人眼分辨率是多少,人眼的分辨率相当于多少k

人眼的分辨率相当于多少k人眼是一台像素高达5.76亿的“超级相机” 。
如果硬性比较 , 人眼大约等效于一台50毫米焦距 , 光圈F4-F32可变,400万像素——是的,只有400万像素,感光度ISO50-ISO6400,快门1/24的不停连续拍摄的相机 。

人眼分辨率是多少,人眼的分辨率相当于多少k

文章插图
人眼的视野大约是向外95°、向内60°、向上60°、向下75° 。视神经的缺陷或是盲点位于颞部12–15°、水平向下1.5°处,大约是7.5°高和5.5°宽 。
扩展资料:
眼睛的一般性质
眼睛不是完全的球体,而是一个融合的两件式单位 。较小的单位在前方 , 有较大的弧度,以被称为角膜的部分与较大单位被称为巩膜的部分相联结 。
角膜段的半径通常是8mm (0.3英? 。巩膜构成其余的六分之五,典型的半径大约是12mm 。角膜和巩膜由称为角膜缘的环连接 。虹膜 – 眼睛的颜色 – 和它黑色的中心 , 瞳孔,由于角膜是透明的 , 因而取代角膜成为可见的部分 。
因为光不会反射出来,观看眼睛的内部需要眼膜曲率镜 。眼底 (相对于瞳孔的区域) 显现光学盘面 (视乳头) 的特征,所有眼睛的光线由此穿过视神经纤维离开眼球 。
人眼的分辨率是多少nm人的视网膜有500万个视锥细胞,由于视锥细胞负责捕捉彩色图像,你或许会认为这相当于人眼有500万像素 。但人眼还有1亿多个视杆细胞,这些负责感受黑白的杆状细胞对于视觉成像的锐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1.05亿像素也低估了人眼的能力,因为人眼不是一台静态的照相机 。人有两只眼睛,它们不停转动以获得比视野中心区域范围更大的图像,然后就像制作全景照片一样,在大脑中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在良好的灯光下,人能将至少间隔0.6弧分(0.01度)的两条细线区分开,将这两条细线看作是两个像素的话 , 每个像素在人眼中就相当于0.3弧分 。如果保守地以120度作为你的水平视野,垂直面以60度计算的话,人眼的有效图像数据量就相当于5.76亿像素 。
人眼分辨率是多少,人眼的分辨率相当于多少k

文章插图
人眼的极限分辨率是多少度人眼的极限分辨率为100 um, 而动物细胞的大小在10--20 um之间 。
极限分辨率:能清楚分辨出两点之间的最小间隔 。数值越小,分辨本领越强 。
人眼是对光起反应,并有多种用途的一种器官 。作为意识感觉器官,眼睛拥有视觉 。在视网膜的杆细胞和锥细胞拥有包括色彩分化和深度意识的光感和视觉 。人类的眼睛可分辨约一千万颜色 。
【人眼分辨率是多少,人眼的分辨率相当于多少k】与其它哺乳动物的眼睛共通,人眼的非成像光敏神经节细胞在视网膜接收到光的讯号强弱、荷尔蒙的褪黑激素和生理时钟 诱导的规画和抑制,会影响到和调整瞳孔的大小 。
人眼分辨率是多少,人眼的分辨率相当于多少k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眼睛有三层外套,由三个透明的结构包覆著组成 。最外层由角膜和巩膜组成,中间的一层由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组成 。最内层是视网膜,如同从眼膜曲率镜看见的视网膜血管,它从脉络膜的血管获得循环 。
在这些外套内的是房水、玻璃体、和柔韧的晶状体 。水样液是一种清澈的液体,包含在两个区域:晶状体暴露的区域,在角膜和虹膜中间的眼前房 。
晶状体被由透明的细纤维组成的睫状体悬吊韧带 (睫状小带) 悬吊著 。玻璃体、眼后房是比眼前房大的清澈胶状物,位置在晶状体的后面和其余的地区,包覆在巩膜、小带和晶状体的周围 。它们是通过瞳孔联接着 。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人眼分辨率我们经常讨论一些视频文件、显示屏,还有摄像头的分辨率大小 。然而 , 真实的世界是否等同于一部电影,我们的视觉也可以用分辨率来描述吗?
一定程度上,更高的分辨率往往意味着更好的视觉效果:从以前480*320的录像带(HS)、570*480的激光碟(VCD)、720*480的数码碟(DVD),到1280*720的蓝光碟(BD),再到10000*7000的 IMAX 巨幕,娱乐的体验不断提高 。
在分辨率的表示方法中,前后两个数字的乘积就是视频中的一个画面里所包含的视觉元素的总数,称作 “像素”(pixel) 。这个数字常被用来定位数码相机等设备,比如老式手机的后置镜头旁边可能标有 “5.0 MEGA”,即:五百万像素 。
不过,虽然 1920*1080=2073600 , 但这无法说明一个1920*1080的视频文件在我们看来,分辨率就一定是2073600 。”分辨率“(resolution)的重点在于 “分辨力”,它的实际意义是分辨和解析影像细节的能力 。
许多现实因素会对这种分辨和解析的能力产生影响 , 比如曝光度、摄像设备的光圈尺寸、实际执行写入的像素个数 , 以及摄影目标的距离等等 。最重要的是 , 观察者的位置将决定一切 。不妨想象,坐在离电影院大屏幕只有5厘米的地方 , 与坐在离家用电视机50厘米的地方相比 , 我们所见的画质也许是等同的,可能都会看到明显的像素色块;在理论分辨率不变的情况下 , 在观察者的角度上,影像也可能会丢失解像力 , 因为当人眼注视一块区域时 , 该区域旁边的部分会变得模糊 。
假设一切影响现实分辨率的条件都被无限地优化 , 要想知道人眼的分辨率有多大,可以去想象我们到底需要多少个像素,才能让一块屏幕上的某个图形大到占满人眼的整个视野,而且质量还要好到像现实世界里的物体一样,看不出有任何的像素块 。
在这之前,需要先弄清人眼与摄像设备的区别 。
当光照射在物体上后,会反射并散开 。人眼和照相机会将这些分散的光线重新聚合起来,投射在一点上 。如果眼睛的视网膜,或者照相机的成像感应器正好处在光聚合的那个点上 , 我们得到的图像就会是清晰的,否则便会模糊失真 。在这方面,人眼与照相机的功能基本一样 。毕竟,摄像设备是一种生物眼睛的仿生机器 。唯一的不同是,眼球通过肌肉的带动,来改变自身的形状以获得正好的焦距,而照相机则靠的是调节镜头的远近 。
摄像设备只能在单位时间内记录一帧的 “定格影像” 。虽然能让我们产生连续的感觉,但是数码视频不过是一帧接着一帧的 “幻灯片连放” 而已 。与此不同的是,人的眼睛虽然成像方式与摄像设备毫无差别,但解析的却是真正意义上的 “连续画面”;在人眼的视野中,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我们的鼻子 。我们用双眼所看到的景象,是被大脑滤去了两只眼睛中间的“空洞”之后 , 再 “剪切拼合” 成的影像 , 而不是两眼视觉的直接写照 。如果我们的视觉等同于视野的话,人们所见的将是两个有重复部分的“圆窟窿” , 世界将会变得非常别扭 。
人类眼球的后部内侧有一个很小的凹陷,叫做 “小凹”(fovea) 。小凹是视网膜上唯一能够保证100% 清晰成像的地方 。这块区域在真实视域中所占的面积非常小 。也就是说,人眼的视野虽然广阔,但是真正能够完美解析,并且保证百分之百分辨率无损的区域只有可怜的一小块儿而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此也深有体会,除了眼前聚焦的一小片儿是清楚的,两边的余光基本上看不清楚;在视网膜上,接收不到足够分辨率来成像的地方被称作 “盲点”(blind spot) 。
人眼分辨率是多少,人眼的分辨率相当于多少k

文章插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较为全面的清晰图像,是因为我们的眼球在不断地移动(包括下意识的移动) 。这样,眼睛就可以在整片区域内收集到高分辨率的视觉信号,我们的大脑再对其进行合成和处理,一个美好的世界才展现在我们眼前 。
因此,人眼的视力与电子领域上的分辨率是没有可比性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计算出与人的视力等价的分辨率 。
影像专家 Roger Clark 在他的论文 Visual Astronomy of the Deep Sky 中介绍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将人的视角宽度设定为120° , 解像力设定为0.59角分(一角分是一度的六十分之一),然后再将各种特定的可见元素加入视野中测试,最后算出人眼的分辨率约为576000000(五亿七千六百万)像素,也就是 576 MEGA 。关于人眼的感光度、焦距和与像素数等价的分辨率,详见这篇文章:Notes on the Resolution and Other Details of the Human Eye。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是将我们无法完全看清的余光也包含在内的人眼总像素数 。如果单算视网膜小凹的分辨率,也就是可以完全清晰成像的区域,人眼的分辨率应该在7百万像素左右 。
五亿七千六百万像素似乎大得惊人,然而实际上,目前已经有许多手机屏幕的显像能力超过了人眼的解析上限(在正常阅读距离内 , 手机屏幕上的像素密度很大),比如 iPhone4,参见 Resolving the iPhone resolution。
虽然屏幕的大小和像素密度可以让我们产生自己的眼睛无法完全解析它们的错觉,但是话说回来 , 人并不是用 “数码” 的方式去看世界的 。准确地说,是我们的大脑拒绝像摄像机一样地工作 。我们的视觉是建立在 “经历” 上的,而不是基于胶卷或存储卡的 。总而言之 , 我们从来不单纯地在视觉角度上分辨和解析任何一个现实中的景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