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2021年十大科学新闻出炉,中国智慧助力全球科学勇攀峰

《环球科学》2021年十大科学新闻出炉 , 中国智慧助力全球科学勇攀峰
原创2021-12-22 08:07·
2021年 , 全球仍处于新冠疫情的阴影下 。 致死率更高的德尔塔毒株持续流行 , 感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毒株也在年末备受关注 。 为了应对疫情 , 以不同方式应对病毒的特效药正在不断问世 。 不过 , 疫情并没有让人类停下在其他领域勇攀科学高峰的脚步 。 我国“天宫”空间站在轨组建工作已全面展开;各国的火星探测项目也纷纷抵达预定目标;AlphaFold2算法的开源很有可能极大地促进蛋白质相关的研究 , 首次实现从头合成淀粉 , 也成为人工合成天然大分子领域的一次飞跃……人类强韧的精神总是支撑着我们在压力面前持续探索 , 我们也希望在“双碳”行动的积极推动下 , 迎来一个更加绿色和值得期待的未来 。
由《环球科学》杂志评选的2021年十大科学新闻最新出炉 ,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2021年科学界发生的那些重大事件 。
《环球科学》2021年十大科学新闻出炉,中国智慧助力全球科学勇攀峰
文章图片

中国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中执行任务 。
1.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开启
入选理由:国际空间站退役后 , “天宫”将成为唯一可用空间站 。
2021年4月29日 , “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并顺利抵达轨道 , 标志着我国“天宫”空间站在轨组建工作全面展开 。 6月17日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入“天和”核心舱 , 航天员随后开展了3个月的太空任务 , 并于9月17日顺利返回 。 10月16日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 “天和”核心舱再次迎来3名航天员 , 这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 中国空间站预计于2022年年底前建成 , 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 。 空间站开启常态化运行后 , 将有3名航天员作为一个乘组长期驻留 , 定期轮换 。 此外 , 随着国际空间站的退役时间临近 , 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唯一可用的空间站 。
2.多国火星探测项目取得进展
入选理由:火星探测季进入全新阶段 。
2021年5月22日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携带的火星车“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 , 到达火星乌托邦平原表面 , 开始巡视探测 。 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了首个一次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的国家 。 美国“毅力”号火星车也于2021年2月直接进入火星大气层 , 并成功着陆 。 4月 , 在“毅力”号的注视下 , “机智”号无人机完成了在火星的首次飞行 。 与此同时 , 阿联酋的“希望”号探测器也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 开始拍摄火星图像 。 3台火星探测器已经纷纷抵达目标地点并开始正常工作 , 未来它们将传回大量与火星相关的重要信息 。
《环球科学》2021年十大科学新闻出炉,中国智慧助力全球科学勇攀峰
文章图片

已经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的“祝融号”火星车 。
3.缪子g-2实验结果公布
入选理由:理论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冲突 , 让科学家看到了新物理的曙光 。
2021年4月7日 , 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缪子g-2实验的数据公布 , 实验测到的缪子磁矩与理论预测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差 , 然而 , 偶然误差导致这种偏差的概率仅有1/40 000 。 标准模型是目前描述基本粒子和基本作用力的最佳模型 , 面对最新的实验结果 , 科学家不得不思考:理论与实验结果之间的这种偏差究竟是源自标准模型深层次的误差 , 还是存在标准模型之外的作用力和粒子 。 在未来 , 第二、三次的实验数据会逐步公布 , 修正后的理论计算结果也会逐步出炉 。 如果到时实验数据和理论值之间仍然存在不可忽略的偏差 , 那它很有可能会动摇现代物理学大厦的根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