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厂商开启折叠屏大战,背后还是因为太“卷”】
文章图片
华为发布P50 Pocket纵向折叠屏手机 。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12月23日 , 华为发布了旗下首款纵向折叠屏手机P50 Pocket , 将折叠屏设计从Mate系列拓展到了P系列 。 而就在一天前的12月22日 , 从华为独立出来的手机厂商荣耀也官宣其首款折叠屏手机Magic V即将发布 , 外界传言具体发布时间会是明年1月份 。
一周前的12月15日 , OPPO则刚刚发布了其首款折叠屏手机OPPO Find N , 首批预售很快售罄 。 加上今年春天就推出了折叠屏手机MIX Fold的小米 , 目前国产手机巨头里 , 只有vivo还尚未官宣进军折叠屏手机 。 但据vivo内部人士透露 , vivo首款折叠屏手机的发布时间将是明年初 , “敬请期待” 。
考虑到折叠屏手机与“高端”二字几乎画上等号的现状 , 安卓巨头对折叠屏手机的热情势必还将有增无减 。 这背后的推动力 , 既有手机市场苹果强势地位回归的“内卷” , 也有折叠屏相关产品和技术成熟 。 不过 , 折叠屏能否让国产手机厂商实现对苹果的“降维打击” , 对高端市场的“弯道超车” , 还远未可知 。
手机折叠 , 还是因为“卷”
在2021年春季发布会上介绍小米首款折叠屏手机时 , 雷军是意气风发的 。 此前 , 折叠屏手机虽然已经广为认知 , 但因价格昂贵、缺少场景等原因 , 一直都只是“安卓双雄”华为和三星才能玩得起的游戏 。 小米不但高调杀入这个领域 , 还首次将旗舰折叠屏手机的价格拉到一万元以下 。
不过 , 当时间进入2021年的尾声时 , 国产手机厂商在扎堆发布折叠屏手机时 , 心情或许大有不同 。 华为的供应危机确实留下了不小的市场空间 , 小米OV和荣耀的出货量都同比有所增长 , 但在高端市场上 , 情况要复杂得多 。
以2021年二季度为例 ,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研究显示 , 尽管苹果在全球手机出货量中只占13% , 但却占据了整个手机市场40%的收入和75%的营业利润 。 这还不是最高的——苹果的利润份额在2020年四季度曾达到过86%的纪录 。
以年出货量为标准 , 三星仍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 , 利润上也处于仅次于苹果的第二位 。 华为市场份额的下滑虽然给了其他国产厂商走量的机会 , 但高端市场显然并不是一片真空 , 更无法先到先得 。 更不用说 , 即便遭遇巨大困难 , 华为仍通过P50 Pocket这样的新产品线 , 显示出自己依然具备创新和出货的能力 。
“小米和其他中国OEM厂商都会面临一个问题 , 即如何说服他们注重性价比的客户群体花更多的钱来购买高端手机产品 。 ”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 , 小米OV等厂商在未来还需要更加努力地提高ASP(产品平均售价) , 来提高其长期的利润率 。
生来高端的折叠屏手机 , 成为国产手机厂商得以提高ASP的“法宝” 。 “技术的成熟使得更多的厂商加入了可折叠屏手机的市场 。 其次 , 相对于成熟的影像技术的创新 , 折叠屏手机是手机形态上的突破性创新 , 具有更高的溢价 , 对国内厂商拓展高端市场有帮助 。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全球无线实践服务高级分析师吴怡雯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高端品牌与高溢价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不过 , 折叠屏的高价格与厂商的品牌溢价之间 , 存在着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尴尬问题 。
让不少人印象深刻的是 , 官方售价16999元的华为折叠屏手机 , 曾经在二手上被炒到五万乃至十万元的高价 。 “物以稀为贵”的消费者心态和华为三星已经建立的高端品牌形象 , 是此前折叠屏手机高溢价的重要前提 。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厂商加入到折叠屏手机俱乐部里 , 折叠屏手机的溢价空间也在迅速缩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