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单向历》使用者用《单向历》进行贴墙创作 摄影:仍安
岁末年初 , 再极简的生活都可以多一本日历 。
单纯记录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功能被弱化之后 , 人们反而更能从各日历中精准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 2022即将到来 , 《北京青年》周刊专访了单向历、博物历、企鹅日历、湛庐珍藏历的制作者 , 并将用两篇推送与大家分享四本日历的制作故事与使用彩蛋 。 这是第一篇 。
2022的最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来看看单向历和 企鹅日历的答案 。
单向历2022
重建“亲密感”
单向历2022是单向历的第7代 。 即将陪伴读者走进第7年的单向历 , 在今年拥有了创作主题:“新亲密” 。
创造它的这一年 , 是人们重新体验“距离感”的一年 , 人们希望重新寻找新的抵达彼此内心的方式 , 于是这本日历中 , 主创团队第一次用声音与大家重建“亲密感”——和你聊聊当日的选句以及文学、音乐、电影大师们的生活创作哲学 。
有人会说文学已死 , 其实文学与思想从来没有淡出过我们的生活 , 而是通过类似于单向历这样的整合 , 在不同的生命中延伸 。
文章图片
以下是《北京青年》周刊对话单向空间内容主编何宇达:
Q:请介绍一下单向历的正确打开方式 。
A:单向历的正确打开方式有很多 。 比较简单的 , 立于某张桌子前 , 在每天的日子前驻留 , 想一想 , 纸面上的“宜忌”与自己今天的某种神秘联系 , 然后撕下这一页 , 开始自己的一天 。 当然也有一些人把单向历当作一条时间线 , 每天在上面记录 , 画画 , 或者拍照 , 形成一套自己表达生活的方式 , 这样子的单向历已经变成了被再创造的时间纽带 。
文章图片
美食达人小月以单向历为线索进行的拍摄
单向历也被自然地带入社交 , 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 。 在这个2021年尾 , 2022年初的特别时间段 , 再极简的生活都可以多一本日历 。 整本送人 , 或者单页撕下来送人 , 发个朋友圈 , 不给人造成任何负担的表达 , 是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负担的输出 。 古人送别 , 赠一首诗给友人 , 今天我们在朋友圈发下感悟 。
有人会说文学已死 , 其实文学与思想从来没有淡出过我们的生活 , 而是通过类似于单向历这样的整合 , 在不同的生命中延伸 。
文章图片
网友进行的单向历每日绘画活动
Q:单向历是多少人一起完成的?耗时多久?单向街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日历编辑这个职位的 , 这是你们独有的岗位吗?
A:单向历的完成简直无法统计人数 , 想想看 , 编辑 , 设计师 , 产品经理 , 采购 , 包括工厂里进行装订的工人技师们 , 还有宣发团队以及电商团队 。 如果仅从编辑和设计这部分 , 是一支超过十人的团队 。
我不知道是不是单向独有的岗位 , 但是我已经做这个好几年了(笑) 。 之前我是单向的新媒体主编 , 后来生了孩子后就做单向历以及其他的日历 , 总之做一些不需要每天都“日事日毕”的时间紧张的工作 , 但是每天都紧张变成了全年忙活一件事儿 , 这种体验还是比较美好的 , 因为可以更加平缓地感知时间的脉搏 , 只不过我的时间可能比别人早一年 , 毕竟日历是要提前编辑的 。 从编辑到最后大货生产完毕上架售卖 , 2021年的单向历整整耗时1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