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 | 中航材导航李杰:国内航行情报系统有望完全实现国产替代( 二 )


但是 , 以李杰为首的管理团队力排众议 , 完成了中航材导航对联创佳图上述两个项目的收购 。 这次收购的三年内电子飞行包项目合计营收3000多万元 , 中航材导航技术划转给联创佳图700多万元 。 最终 , 中航材导航技术为这次收购合计支付1000多万元 。
事后李杰回忆当时情形时感叹到:这个决定非常正确 , 它对公司后来的人才聚集、业务发展、产品创新以及市场拓展 , 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原联创佳图的总经理王林军如今成为了中航材导航技术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 。 其带领的技术团队后来和从东航收购的一个IT团队主攻技术创新 , 为公司后续产品的形成、更新迭代、扩大市场占用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其中电子飞行包项目成为了现在公司业务的重要支撑——占公司每年总营收的30% , 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超过70%;航司情报通告自动化系统 , 现在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超过90% 。
经过三年研发并于2020年验收的空管局航行情报核心管理(AIM)系统具有完全自我知识产权 , 实现了该系统的国产化 。 同时 , 该AIM系统还能够与欧盟最新标准的系统数据进行交互对接 。 其中 , AIXM5.1数据库、时间片管理、全球唯一识别码、地理信息处理及存储等更是填补了国内产品的空白 。
随着中航材导航技术AIM系统的成功研发 , 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欧洲等国后 , 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AIM系统研发、建设经验的国家 , 为我国自主研发下一代AIM系统积累了经验 , 储备了人才 。
根据民航局发布《202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 截至2020年底 , 我国共有运输航空公司64家、全行业持照机务人员 60335名 。 在2020年8月底 , 中国民航每日航班量超过1.3万班 , 恢复到疫情前的九成 。
截至2020年底 , 中航材导航技术的飞行员电子飞行包(EFB)已经服务于国内25家航司 , 超过32000名飞行员 , 每日保障航班数超过10000架次;航司航行情报综合系统则服务于21家航司 , 每日保障航班数超过8000架次 。
创新“试错”资金不设限
根据李杰的判断 , 目前空管航行情报、航司航行情报两个市场的整体规模在10亿元左右 。 疫情结束后 , 这个市场的整体规模每年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速 。 此外 , 目前东航、国航、南航等大型航司还在使用国外的一些产品 。 随着国产技术的发展 , 3-5年内 , 这些国外的产品可以逐步被国内产品替代 。
李杰预测 , 在未来数据化趋势下 , 民航业的变革要以数据为基础 , 通过规则、运算、人工智能搭建平台构架 , 形成客户需要的新的解决方案 。
这需要企业在技术和产品创新过程中进一步探索优化治理结构、资金投入、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评价导向等机制的设计 。
早在中白羽科技成立之初 , 李杰就为公司确定了对标国外先进同类型产品 , 结合国内用户需求实际 , 鼓励技术团队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针对客户痛点、难点 , 研发新产品 。 从技术创新到商业实践和管理 , 一系列的探索少不了“试错” 。 “对于创新‘试错’项目资金 , 我对团队没有设置使用上限和范围 。 ”在李杰看来 , 企业创新要敢于试错 , 企业负责人更是要对公司中层以下领导和员工在创新“试错”方面予以足够的信任 , 为他们营造好良好的容错氛围 。
在创新项目评估过程中 , 李杰充分尊重两位主管副总的意见 , 在研发预算方面 , 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 , 李杰更是对负责技术的副总充分放权 , 不做任何干涉 。 2018-2020年 , 中航材导航技术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641万、1271万、1364万 。 未来 , 公司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将达到年度营业收入的15-18%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