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日前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荷兰青年向街头华人抛洒奶粉”视频一度引发当地华人和中国大陆同胞的热烈议论,一些习惯于“遇事先自省”的朋友照例反思“中国人是否做错了什么”,并“习惯性”地将思路“迂回”到中国人抢购洋奶粉的老问题上,而另一些人则将对方这种行为视作“辱华”,愤怒之余不免高喊几句“犯强汉者……”之类的口号 。
好在这一热点事件很快就有了下文:种种迹象表明,此次街头洒奶粉事件系当地视频网站koffiepauze.com“御用恶搞账号”Niet 100精心策划的一起“眼球行为艺术”,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流量和点击率,两名肇事青年当天也在荷兰SBS6电视台和Facebook上发布了道歉视频,否认此前的行为是“针对华人”的 。
事情看上去是完了,但话题却不会就此打住 。
从这次“眼球行为艺术”策划者本身的角度看,虽然当天就被迫道歉,但其所想达到的目的——吸引更多流量、点击率,无疑是保质保量、超额完成了,而“保送”这些“行为艺术家”达到目的者不是别人,正是许多国人自己(不论是“反思派”还是“愤怒派”都一样) 。由于长期以来国人对“奶粉话题”已高度敏感,甚至到了有点过敏和脆弱的地步,如果“奶粉”、“限购”、“海外”、“海关”之类“热词”叠加,则更近乎一点就着,这就为全球范围内许多聪明的“眼球行为艺术家”提供了借题发挥的大好契机 。
【荷兰子母奶粉最新事件 荷兰朵奶粉事件真相】从此次荷兰街头所发生的事就可看出些端倪来:那两位荷兰青年及其背后的策划者已公开表示歉意,并声明“非针对华人”,如果从“是否主观上成心要侮辱华裔”的角度看,这或许是对的,他们的本意应该的确并不在此;但如果问题是“他们的行为艺术策划是否刻意考虑了华人因素”,那答案就是肯定的了——如果不是确信“奶粉+华人=点击率”,他们何必甘冒众怒,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上强拽“疑似华人”刻意制造话题?
这个以恶搞视频著名的网站策划此举究竟是图名还是图利,目前尚难断定,但很显然,如果不是自认为有利可图甚至稳赚不赔,“行为艺术家”们不可能兴师动众做这样的事 。而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从加拿大到荷兰,“奶粉+华人话题”一再被点燃,自然绝非简单的事 。
正因为中国人近年来出境抢购奶粉成潮、成风,一方面让一些境外奶粉产业链上的商家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也确实干扰到某些海外市场原本正常、平稳的市场氛围,给当地终端商家、消费者带来某些不便,而随之而起的代购等行为又无形中助推和放大了这些干扰和不便,引发一些话题、纠纷是正常的,也是在所难免的 。自“三鹿事件”以来中国国产奶粉市场形象“一黑到底”,“假洋奶源”的不诚信事件又一再被曝光,婴儿配方奶粉的受众是婴幼儿,买家是婴幼儿的父母,舐犊之情,人皆有之,为孩子找寻更安全、更放心的奶粉无可厚非 。另一方面,被抢购当地终端商家、消费者保护自己权益的朴素想法同样可以理解——你的孩子是孩子,需要奶粉,我的孩子难道就不是、不需要么?
要解决这一矛盾并没有捷径,大道理谁都会说,但说到底这是个市场诚信恢复的问题,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国人洋奶粉情结”怕是只有时间才能慢慢治愈的 。
但“奶粉+华人话题”一再被刻意点燃、渲染和扩大,却在很大程度上是拜“眼球行为艺术家”所致,其目的则恐五花八门,既有“眼球经济”,也有“眼球政治”,一言以蔽之,就是明知这里是伤口也硬要揭开并撒一把盐,挑起话题、扩大矛盾,自己就好从中得利,这个“利”可能是“利己”,也可能是“损人”(对手),既可能是经济上的,也可能是政治上的(支持率、关注度、选票等等) 。
- 特福芬奶粉事件 特福芬奶粉最新事件遭曝光
- 蒜苔包饺子用焯水吗
- 亲爱的王子殿下 冰之公主殿下
- 《铁拳小子》
- 在店里坐月子风水 坐月子好吗
- 太子乐奶粉最新事件2014 太子乐奶粉最新事件是什么事
- 一墙并列三门好不好 靠三墙房子
- 家里出现败家子风水 风水不好的征兆
- 橘子洲头雕塑简笔画 橘子洲雕像风水
- 黑色的小瓢虫 小瓢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