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颗星都值得被看见


【每颗星都值得被看见】时斓娜
《劳动者的星辰》(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书 , 作者稍显特殊:布展工、育儿嫂、地摊小贩、顶棚匠、业余演员······他们的身份正如书名所直截了当点明的 , 普通、平凡 , 是或许需要“呐喊”才能被关注到的劳动者们 。 在他们的笔尖下 , 流淌的多为自身生活的纪实 , 满载着务工岁月中的酸甜和喜悲 。 这些经历和感触化作点点星辰 , 绘就出新工人文学叙事中的剪影 , 有艰辛 , 也有温情 。
《“北漂”们的日子》记录了作为“北漂”的“我”和周遭的一群外来务工者辗转谋生的故事;《工棚记狗》《工棚记鼠》讲述了简陋、单调生活中一群“糙汉”对生灵的温柔与细腻;背井离乡的《暗夜前行》未必都能换来一片光明前景;《一个四川月嫂的江湖往事》里 , 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有为此承受的苦难都内化为更坚忍的力量 。
对时光流转间“变”与“不变”的精确捕捉所激起的共情 , 也让工友们书写出的故事真挚动人 。 《三个人 , 一棵树 , 四十年》诉说了经过人世沉浮 , 少年情谊从天长地久化为一声唏嘘;《红薯粉条》回忆了童年时期的贫穷所带来的艰辛 , 对父母恩情的感念真切深厚 。
书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 行走在故事中的工友们 , 用流畅、平实的语言印刻下了属于这一代人的痕迹 。 谋生、记录、写作 , 以或柔软或犀利的笔触讲述自己的生活 , 是他们从自发到自觉的坚持 。
在面向文学时 , 工友们似乎短暂地脱离了布展工、育儿嫂、顶棚匠这些职业所带来的身份印记 , 成了作者 , 或者说作家 , 而事实上 , 多重身份早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 在文学作品中刻意制造辛苦经历未免矫情 , 以独一无二的亲历者视角记录劳动者的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更显可贵 , 此类兼具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作品更有力量 。
在劳动者这一广袤概念的笼罩下 , 书写本书的工友们只是万千人中的一员 , 而他们恰好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那份属于自己的星辰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这本书又在呈现一种观照 , 一种对每个个体特殊性的真诚观照 。 普通与不普通之间的交融“在场” , 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
“普通劳动者的每一次书写都是生活的齿轮刻下的印痕 。 这些以文学之名留下的‘星辰’ , 既见证了大多数人的生活 , 又留下了丰富的时代声音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 , 曾多次与工友们讨论文学的张慧瑜教授如是说 。
仰望星空和回望来路一样 , 都会有或明或暗的星辰闪着永恒的光 。 愿这星辰给所有风尘仆仆中的人们以慰藉 , 在浪潮中被看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