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的故乡即在浙东唐诗之路上 。诚如此言,当无数唐代诗人慕名而来,这里就慢慢形成了一条瞩目至今的唐诗之路 。
跟着李白游“诗路”
“浙东唐诗之路”最早由浙江新昌县学者竺岳兵于1991年提出,1993年经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多次论证命名 。此后,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专用名词,成为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 。
从现代地标看,“浙东唐诗之路”以萧山—柯桥—越城—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仙居(临海)为主体,历史遗存和人文典故众多,留下1500多首唐诗 。
绍兴文史学者邹志方于1995年编著《浙东唐诗之路》一书,收录“诗路”相关重要作品,集严谨性与传播力于一体,是浙东唐诗之路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至今仍是一本畅销书 。
据考证,从初唐诗人宋之问开始,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51位游览过“浙东唐诗之路”,覆盖唐朝初、盛、晚等各个时期 。
名单可谓“星光灿烂”,包括李白、杜甫,“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骆宾王,“饮中八仙”中的贺知章、崔宗之,“中唐三俊”的元稹、李绅、李德裕,“晚唐三罗”的罗隐、罗邺、罗虬以及崔颢、王维、贾岛、杜牧等 。
他们的浙东题咏,在唐诗中占有相当的分量 。镜湖、禹陵、若耶溪、越王台、剡溪、沃洲,以及会稽、四明、天姥、赤城、天台诸山,均留下了诗人们的踪迹和名篇 。
位于绍兴市上虞区道墟镇的称山脚下,有一座称心寺,宋之问在此作五言诗《称心寺》;唐代诗人方干在《称心寺中岛》一诗中,有“雪折停猿树,花藏浴鹤泉”的描写;骆宾王在赴任天台时,特枉道寻访称山,并作诗描述当时的游览过程和美妙心境,“征帆恣远寻,逶迤过称心” 。
然而真正把“浙东唐诗之路”的美妙推向巅峰的诗人,当属李白 。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渐次出现的天姥山、天台山、镜湖、剡溪等,分别在浙江新昌县、天台县、嵊州市等境内 。他想循着谢灵运的旧径上天姥山,“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天姥山地处新昌县东南部,留存有“天姥古道”,是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天姥门户新昌县班竹村出发,植被葱茏,空气清新,任继愈先生题写的“天姥山”三个大字立于路边 。据不完全统计,唐代以天姥山为题材的诗歌多达400余篇 。
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地处“浙东唐诗之路”南端的天台山,有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佛教寺院——国清寺,还有极富盛名的中国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自然也是唐代诗人们的蜂拥之地,有近300位留下诗作 。
除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在李白的《琼台》《送友人寻越中山水》等诗中,“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的佳句,充分表达了他对天台山的偏爱 。
说起李白与“浙东唐诗之路”,有另一位唐朝大诗人不得不提 。他就是对李白有知遇之恩的贺知章 。不少学者认为,李白对这条诗路情有独钟,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寻访贺知章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绍兴人贺知章因病上疏请求还乡 。回到故乡山阴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写下两首《回乡偶书》 。
贺老爷子回家的路线,进入浙东地区时,走的便是“诗路”中的精华段——从钱塘江经绍兴鉴湖、山阴道和若耶溪一带 。
士族文化的荟萃地
1000多年来,浙东这片人文底蕴深厚、名胜古迹林立的江南山水,地面交通却受丘陵阻隔,以山间路桥为主 。直到杭台高铁正式开通运行,才让李白跳跃式的梦境照进了现实 。
- 抖音的实名认证怎么解绑 抖音实名认证怎么解绑
- 柳城在哪 柳州风水先生
- 服装搭配师 怎样成为服装搭配师
- 近三年事事不顺 这两年事事不顺
- 停车为什么要先挂n档再挂p档 停车挂p档还是N档
- 大学生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
- 大学生如何创业计划书咖啡店
- 掌控全局的人是沉默的人
- 晚上怕鬼怎么办? 晚上怕鬼怎么办
- 崖山海战十万人跳海是真的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