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和蟋蟀是一样的,蛐蛐和蝈蝈是一样的

蛐蛐和蝈蝈是一样的吗图片蛐蛐和蝈蝈不一样 。蛐蛐又叫蟋蟀,是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动物的统称 。蝈蝈是螽斯科大型鸣虫通称 , 个子较大 , 外形和蝗虫相像 。蝈蝈的体型比蟋蟀大,身体颜色也和蟋蟀有区别,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
区别
1.科目不同 。蝈蝈是直翅目螽斯科的大型鸣虫 。蟋蟀是直翅目蟋蟀总科的昆虫 。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 。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 。
2.体型不同 。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 。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 。体一般20毫米左右 。
3.颜色不同 。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 。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 。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头圆,胸宽,触角细长 。咀嚼式口器 。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
蝈蝈和蟋蟀的区别蝈蝈和蟋蟀的区别:
1、叫声不同
蝈蝈:皮实耐旱鸣声强劲有力
蟋蟀:鸣声小而尖
2、颜色不同
蝈蝈:草绿色,不发亮
蟋蟀:黑褐色 , 油光发亮
3、体型不同
蝈蝈: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体,翅发达或不发达或消失 。
蟋蟀:体长大约3毫米 , 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 。
4、食物不同
蝈蝈是益虫 , 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田间的卫士 。
蛐蛐是害虫,蛐蛐是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对幼苗的损害很严重 , 是农业害虫 。
5、科属、别名不同
蝈蝈:螽斯科昆虫 别名:哥哥、蛞蛞、蚰子、油葫芦等 。
蟋蟀:蟋蟀科昆虫 别名:蛐蛐、夜鸣虫、秋虫、斗鸡等 。
蝈蝈

蝈蝈和蟋蟀是一样的,蛐蛐和蝈蝈是一样的

文章插图
蟋蟀
蝈蝈和蟋蟀是一样的,蛐蛐和蝈蝈是一样的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1、形态特征
成虫体色翠绿,少数淡褐 。触角发达60mm,复眼2只,单眼3只 。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黄色边 。胸部腹板各具1对锥状刺,后胸的刺最大 。附式4-4-4, 1-3附节有垫,后足第一附节附垫分成2个叶片 。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 , 腹面4个 , 中间的2个小 。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
卵褐色,长6.0mm,宽1.6 -2.0mrn 。卵壳坚硬 。以卵在2-3cm土层越冬 。
若虫共经5龄 。
生活史:一年一代 。
2、形态特征
蟋蟀多数中小型 , 少数 大型 。
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 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 , 多数为杂色 。身体不具鳞片 。
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 。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 。
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 , 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 。黄褐色至黑褐色 。
头圆,胸宽,触角细长 。咀嚼式口器 。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
蟋蟀和蝈蝈的区别图片蝈蝈和蟋蟀都是一个科的动物,区别不是很大
蝈蝈和蟋蟀都是杂食性动物,蝈蝈偏肉食性,而蟋蟀偏植食性
蝈蝈和蟋蟀的叫声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
蝈蝈和蟋蟀的产地也有不同
蝈蝈体型比蟋蟀大很多
蝈蝈的名字叫螽斯,小名蝈蝈 。
蟋蟀(cricket)是直翅目(Orthoptera)蟋蟀科(Gryllidae)昆虫,因鸣声悦耳而闻名 。约2,400种,长3??50公釐(0.12??2? 。触角细,後足适於跳跃 , 跗节三节,腹部有2根细长的感觉附器(尾须) 。前翅硬、革质;後翅膜质,用于飞行 。雄虫通过前翅上的音锉与另一前翅上的一列齿(约50??250个)互相摩擦而发声 。音的频率取决於每秒击齿的次数,从最大蟋蟀种类的1,500周/秒到最小蟋蟀种类的将近10,000周/秒 。鸣声的速率与温度直接有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快 。最普通的鸣声有招引雌性的寻偶声;有诱导雌性交配的求偶声,还有用以驱去其他雄性的战斗声 。雌雄在前足胫节都有敏感的听器 。多数雌虫以细长的产卵器产卵於土中或植物茎内,对植物常可造成严重危害 。在北方,蟋蟀多於秋季成熟产卵,若虫於次春孵出 , 蜕皮6??12次而成熟 。成虫寿命一般为6??8周 。
别名为聒聒、螽斯和螽斯儿
蝈蝈分布于 河北 河南 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山西、甘肃、陕西、山东、江苏和安徽 。
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删定的《诗经》中 , 就有“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句 , 而蝈蝈文化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南宋宰相贾似道著作《促织经》开历代虫经虫谱之先河,为养虫者的经典祖书 。人们饲养蝈蝈对身体起一定的保健作用,为消遣娱乐活动,极大的促进了身心健康 。俗话说"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蝈蝈也是如此!在蝈蝈的名产地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地区的西山北乡因该地区不施无公害农药没有污染 , 又多山区每年春夏季节蝈蝈的产量在全国为最大!且优良蝈蝈居多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内大中城市也非常畅销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兰州/西安等等...............
绿母蝈蝈蝈蝈学名为;短翅鸣螽 , 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支翅目 , 螽斯科鸣螽属,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为蝈蝈亚种三大鸣虫之首,一只母蝈蝈能繁殖200-450多粒卵每粒重14毫克,我国分布有5种以上,可按产地分类为南蝈蝈,北蝈蝈两大部分,北蝈蝈优于南蝈蝈 。北蝈蝈又分为京蝈蝈,冀蝈蝈[易县西山北] , 晋蝈蝈,鲁蝈蝈等 。南方各省蝈蝈统称南蝈蝈,但个头较?。《?nbsp;, 体色不纯正 。总体来说没有北蝈蝈个头大,皮实耐旱鸣声强劲有力!按体色分类可分为5类;黑蝈蝈[铁蝈蝈]绿蝈蝈 , 草白蝈蝈 。山青蝈蝈 , 异色蝈蝈 。如易县西山北的蝈蝈多为铁皮蝈蝈,紫蓝脸 , 红牙,粉肚皮膀大翅长蛤蟆音 。绿蝈蝈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色 , 绿脸红牙 , 绿腿绿肚,红眼棕须,一双金黄翅,格外显示自然之美?。。∷运涤剑?欲买极品名优蝈蝈就到蝈蝈的名产地------易县---西山北--来!要想当年出虫必须选用头伏虫,蝈蝈的 名产地易县--西山北--山区阳坡的蝈蝈成熟在全国为最早!一般5月-6月生长为成品 。现在随着农药大量使用和普及,蝈蝈只有在山区荒石丛中还栖息一些,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山东等省 , 全国各地都有大小不等的蝈蝈市场 , 其中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山北乡是全国最大的蝈蝈批发集散地,各大城市也都有鸣虫市场 。近几年每只售价都在5元左右 , 在冬季极品蝈蝈售价都在百元左右,所以人工养殖是很有前途的?。?
蝈蝈属于螽斯科 。螽斯科鸣虫一般共同的特征一般有:身体呈扁圆柱状 。头部较小,颜面倾斜或垂直 。头部有复眼1对 。在复眼内侧有丝状触角一对,细长,一般明显长于体躯 。单眼2—3个 。口器为咀嚼式 , 由上唇、上下颚各1对、下唇及舌等部分组成 。上颚即大牙特别发达,粗壮坚硬,内缘常呈锯齿状 。牙尖黑色,牙的前半部多为红色或紫红色,牙根色淡 。胸部背面有发达的前胸背板 , 形状多变 。侧片发达,有些种类在侧片和前胸背板后缘相交处形成肩凹陷 。前胸腹板平坦或具有刺状突起 。有些种类前翅和后翅较为发达,但也有些是前后翅强烈缩短或完全无翅 。足3足,跗节由4节组成,在最后一节的顶端有爪1对 。后足股节十分发达;前足胫节基部有开口式或闭口式听器 。腹部通常有背板10块、腹板8(雌性)或9(雄性)块,在最后一节背板构成下生殖板,形状多变,有时还有附属突出的部分 。雌性的产卵管比较长,呈剑状或镰状形 。螽斯科的鸣虫的前翅均具有发音器——音锉和刮器 。直翅目螽斯科鸣虫均属渐变态,经历产卵、若虫、成虫三个虫态,以卵越冬,大多产卵于树上或土中,一般一年一代 , 也有以若虫或成虫越冬的 。植食性、肉食性与杂食性均有 。
蚂蚱蝈蝈蛐蛐蟋蟀有什么区别1、外形不一样:蝈蝈形似于蚂蚱,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 , 身体壮实,虫体绿色 , 因产地不同 , 颜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 。
2、颜色不一样:蝈蝈一般是草绿色的,不发亮;蛐蛐和蟋蟀身体呈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油光发亮,丝状油葫芦触角细长易断 。
3、所属类别不同:蝈蝈属于螽斯科 。蛐蛐属于蟋蟀科,但是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尽管蛐蛐通称蟋蟀,但是科学分类上他们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蛐蛐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不一定是蛐蛐 。
4、称呼不同:蟋蟀和蝈蝈的别称区别蟋蟀:蟋蟀别称促织、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土蜇等;蝈蝈:蝈蝈别称蹩踪聒聒、螽斯、螽斯儿、油子、油葫芦、叫应、土喳子、蚤蚂、乖子等 。
5、所吃的食物不同:蟋蟀:野外生活的蟋蟀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 。蝈蝈: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食肉性强于食植性 。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
扩展资料:
1、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 。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 。
2、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 。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 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 。
【蝈蝈和蟋蟀是一样的,蛐蛐和蝈蝈是一样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