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指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指的是什么意思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指的是什么意思“不敢越雷池一步”中“雷池”指的是某一个是他人不敢越过的界限 , “雷池”在现在的安徽省望江县南,由于池水源自大雷水,东入长江,故而得名雷池 。“雷池”这个词汇最早出处为我国三国时期的《太平御览》中,其记载:“孟宗为雷池监,作一器以遗母 , 母不纳 。”
“不敢越雷池一步”简介
不敢越雷池一步:越,跨过,雷池,古地名,现今位于龙感湖水域 。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 。多指保守、拘泥;或让敌人胆寒,不敢进犯 。也有作“不得越雷池一步” 。
词语出处
《晋书·_亮传》:“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是我担心西镜的敌人更甚于苏峻叛兵,你务必留在原地 , 不要越过雷池到京都来 。
后来就用“不敢越雷池一步”表示不敢超出一定界限和范围,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敢创新 。如秦牧《独创一格》:“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了很多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艺术手法上陈陈相因的人们的 。”
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古代常说的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其实是一个地名,在这个短语中 , 它的本质是一片水域 。
雷池是一个湖的名字,原先处于如今的安徽省望江县南 。雷池是如何形成的呢,它本身是由雷水汇聚在一起 , 累积而成 。据史册记载,有古雷水一路向东流去,在经过如今雷池形成的这个地方时,累积于此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古雷水流向于此地,这个地方的古雷水竟越积越多,逐渐形成了一个池子,因此这个湖被称为雷池 。

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指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指的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雷池的由来历史已久 , 虽然无法得知雷池形成的具体时间,但是据史书记载:“孟宗为雷池监,作鲊一器以遗母,母不纳 。”而孟宗是何许人呢,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官场人 。这也就是说,雷池出现的最晚时间也是在三国时期,至少在那个时候雷池就已经存于人世了 。
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指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指的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句流传千年的俗语,也是有一个传奇的典故 。事情发生在东晋时期,当时中书令是庾亮担任,他掌握着朝廷的权利为了边疆的稳定,他将信任的大臣温峤安排到了江州做官,以此来加强边疆稳定 。后来庾亮听说历阳的太守苏俊纠结了各方的兵力,企图占领建康,谋夺皇位 。
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指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指的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终于苏俊谋反了,但是庾亮认为他不足为惧 , 于是传信给温峤:“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也就是说他认为西方的边境守卫比苏俊反叛更加重要 , 也就不让温峤越过雷池带兵支援京都 。最后苏俊一直攻到了建康 , 京都岌岌可危,庾亮这才与温峤合力将苏峻叛军打败,也有了这句俗语的流传 。
不敢越雷池半步什么意思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 。原指不要越过雷池 。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
不敢越雷池半步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了很多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艺术手法上陈陈相因的人们的 。(秦牧《独创一格》)
出处:《晋书·庾亮传》:“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
翻译:庾亮并不听 , 而是对温峤书说:“你忧虑西陲多于历阳,脚下也不敢超越雷池一步 。”
扩展资料:
雷池还和一个著名传说有关,《二十四孝图》感动千古,而最著名的就是王祥卧冰求鲤 。王祥生母早亡 , 继母对他不好,王祥却非常孝敬继母 。继母生了?。?想吃鱼 , 王祥在大冬天买不到鲤鱼,干脆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冰块 , 求得了鲤鱼 。王祥把鱼做好,继母吃后病就有好了 。王祥就在(古)雷池卧冰求鲤 。
《三国志·吴志》中亦有此记载 。在三国时期,就有雷池,并且设立了行政官员 。这也就是说,在江淮这片土地上,早在1700多年前便已经有古雷池的存在 。
当长江水位上涨到19.5米时,抽掉同马大堤可以看到的一切 。那时整个望江被洪水覆盖的地方都是古雷池之领域 。
典故:
东晋成帝时,庾亮任中书令 , 执朝政 。他为了防备西部边境的敌人侵犯,推荐温峤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官,加强防务 。温峤上任不久,庾亮得到了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谋反的报告 。
原来苏峻纠集亡命之徒,早就蠢蠢欲动了 。庾亮自作聪明 , 想骗苏峻离开历阳,到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来做大司农 。大臣们都以为这办法不妥 , 温峤也写信给庾亮劝阻,但庾亮不听 。苏峻果然非但不愿到京都去,反而由此看出朝廷对自己起了疑心 , 于是造起反来,发兵攻向京都 。
温峤得知苏峻反叛,立即号召部下将士,秣马厉兵,打算从水路进入建康,护卫都城 。庾亮对于苏峻叛兵估计不足 , 写信给温峤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是我担心西镜(指坐镇荆州的陶侃)更甚于苏峻叛兵,你务必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都来)庾亮叫温峤“无过雷池一步”,在战略上是错误的 。
苏峻攻势凶猛,很快逼近建康,庾亮指挥晋军迎战,被杀得大败,京都失陷 。心怀内疚的庾亮投奔温峤 。温峤并不责怪,请他守卫白石的营垒 , 自己则加紧操练水军 , 准备与苏峻叛军决一死战 。苏峻派了一万步兵,从四面包围白石,拼命攻打,庾亮手下只有两千人,渐渐支持不住 。
庾亮身先士卒 , 奋不顾身地挥刀猛冲 。晋军受到激励 , 愈战愈勇 , 终于杀退了叛军 。庾亮见叛军败退,大喝一声 , 率晋军冲出营垒,紧紧追击 , 斩杀数百名敌人,获得大胜 。最后 , 庾亮、温峤等人终于杀掉苏峻,平定叛乱 , 弥补了因“无过雷池一步”战略错误而造成的损失 。
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指的是什么河流边界护城河雷池是地名 , 在安徽省望江县东部 , 在地处楚头吴尾的皖西南沿江地带,是广阔的水网密布地区,古时候统称为大雷水 。
而其下游则在今日的望江县东部积而成池,这便是汉语成语词典中“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出典处——“古雷池” 。
《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叫温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而东 。后来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语,即源于此 。
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指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指的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不敢越雷池一步典故
东晋成帝时,庾亮任中书令,执朝政 。他为了防备西部边境的敌人侵犯,推荐温峤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官 , 加强防务 。温峤上任不久,庾亮得到了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谋反的报告 。
原来苏峻纠集亡命之徒,早就蠢蠢欲动了 。庾亮自作聪明,想骗苏峻离开历阳,到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来做大司农 。大臣们都以为这办法不妥,温峤也写信给庾亮劝阻,但庾亮不听 。苏峻果然非但不愿到京都去,反而由此看出朝廷对自己起了疑心 , 于是造起反来,发兵攻向京都 。
【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指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指的是什么意思】温峤得知苏峻反叛,立即号召部下将士,秣马厉兵,打算从水路进入建康 , 护卫都城 。庾亮对于苏峻叛兵估计不足,写信给温峤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是我担心西镜(指坐镇荆州的陶侃)更甚于苏峻叛兵,你务必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都来)庾亮叫温峤“无过雷池一步” , 在战略上是错误的 。
苏峻攻势凶猛,很快逼近建康,庾亮指挥晋军迎战,被杀得大败,京都失陷 。心怀内疚的庾亮投奔温峤 。温峤并不责怪,请他守卫白石的营垒,自己则加紧操练水军,准备与苏峻叛军决一死战 。苏峻派了一万步兵,从四面包围白石,拼命攻打,庾亮手下只有两千人,渐渐支持不住 。
庾亮身先士卒 , 奋不顾身地挥刀猛冲 。晋军受到激励,愈战愈勇,终于杀退了叛军 。庾亮见叛军败退 , 大喝一声,率晋军冲出营垒 , 紧紧追击,斩杀数百名敌人 , 获得大胜 。最后,庾亮、温峤等人终于杀掉苏峻,平定叛乱,弥补了因“无过雷池一步”战略错误而造成的损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