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愿作比翼鸟指的是谁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最初指的是谁

在天愿作比翼鸟最初指的是谁在天愿作比翼鸟是指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描写的是唐明皇唐玄宗和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指相爱的两个人感情深厚,生死相随 。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
“比翼鸟”这个典故的出处是在《山海经》,其意思是指青、赤两种鸟,这两种鸟不比翼不飞,而且还有“死而复生,必在一处”的说法 。

在天愿作比翼鸟指的是谁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最初指的是谁

文章插图
整体赏析: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中,诗人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 , 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而且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
唐玄宗和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 , 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感动历代读者 。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谁的爱情故事指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 , 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 这首诗不仅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更在唐朝长诗中独占鳌头,文人墨客中几乎无人不晓 。
在天愿作比翼鸟指的是谁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最初指的是谁

文章插图
“在天愿作比翼鸟 , 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句诗把两个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写得很凄美,这句诗的现代意思为:在天上希望 能和你成为比翼双飞的鸟,在地上愿意和你连根生枝 , 两个人要永远在一起 。比翼鸟,是一种必须雌雄相伴的鸟类,雄鸟和雌鸟都仅有一只眼睛和一扇翅膀,单独一只的话就无法自由活动 , 它们只能在一起生活,因而世人总是用比翼鸟形容恩爱的夫妻 。
在天愿作比翼鸟指的是谁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最初指的是谁

文章插图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她原本是唐玄宗的儿子李瑁的妃子,也就是唐玄宗的儿媳,但唐玄宗被杨玉环的美貌所吸引,杨玉环也爱上了唐玄宗的睿智和成熟,遂先让杨玉环出家为尼,然后再册封为贵妃接回宫中,唐玄宗自从废掉王皇后就没有立新后,因此杨贵妃在宫中的地位就相当于皇后 。
唐玄宗和杨贵妃二人恩爱有加,唐玄宗可以为杨贵妃付出所有,可以从遥远的岭南快马加鞭送回新鲜的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唐玄宗爱的表达方式 。玄宗还专门让700多人给杨贵妃做衣服,充分满足杨贵妃的一起喜好 。玄宗亲自作了一首《霓裳羽衣曲》,每次召见杨贵妃时 , 就会命令乐工们奏这首曲子 。
在天愿作比翼鸟指的是谁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最初指的是谁

文章插图
虽然唐玄宗得到杨玉环的过程不够光彩 , 人们对杨贵妃也颇有微词,认为她是红颜祸水,但唐玄宗作为皇帝 , 他看上的自然随意挑选 , 幸好唐玄宗对杨玉环宠爱有加,他们二人缠绵恩爱 , 爱情故事也流传后世 。
在天愿作比翼鸟是指谁的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意思是:在天上我们愿做比翼双飞的有情鸟,在地上我们愿做连理并生的双树杆 。《长恨歌》所讲述的是李隆基、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
在天愿作比翼鸟指的是谁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最初指的是谁

文章插图
爱情故事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死了以后,玄宗整天郁郁寡欢,十分颓丧 。后宫数千人中,又没有一个中意的 。最为贴心的高力士深知主上的心意,遂到外宫寻觅,在寿王府见王妃杨玉环花容月貌,盖世无双,立即禀报玄宗 。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派人把杨玉环接到临潼温泉宫 。一见果然姿质丰艳,而且能歌善舞,聪颖过人 , 尤善逢迎 。玄宗愁怀顿开 。他已不顾什么老公公娶儿媳妇了,礼义廉耻已不复存在,先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赐号“太真”,收入后宫受用 。其时唐玄宗56岁,杨玉环刚22岁 。
唐玄宗娶寿王妃杨玉环,在今人看来无疑是父夺子媳的丑闻 。然而一位君临天下的帝王想占有自己所爱的一切,本是易如反掌的事 。只是由于帝王也要标榜“仁义道德”,多少得避些嫌疑 。所以一直过了5年,在天宝四年(745年)的8月,才册封杨太真为贵妃 。
从此,玄宗把后宫其他妃嫔统统丢在一边,天天守着杨贵妃,形影不离 , 百官宴会,朝廷大典 , 无不把贵妃带在身边 。为了讨好杨贵妃 , 玄宗专为贵妃制造锦绣的工匠,竟达七百人,还在骊山的华清池专为她开辟了温泉浴场 。
贵妃生于四川,爱吃荔枝,为取悦贵妃,每年夏天玄宗不惜兴师动众派人从千里之外的四川涪州以驿马昼夜不停地传递,运到长安时色味不变 。
总之,自从得了杨贵妃,玄宗心中之爱,皆被贵妃占尽 , 正如《长恨歌》所云:“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如春 。”玄宗对贵妃之所以如此痴迷,贵妃的倾城姿色固然是一原因 。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有志趣上的情投意合 。
玄宗是迷恋音乐的才子,他精通音律 , 造诣极高 。而贵妃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对音乐的理解也有特殊的天赋 。这显然是她成为唐玄宗晚年知音的重要因素 。玄宗在温泉宫初次召见贵妃时 , 曾奏起他的得意作品《霓裳羽衣曲》,杨贵妃似乎有先天的感受 , 当即起舞 , 如仙女飘逸,极尽其美 , 使唐玄宗大为高兴 。
之后 , 玄宗常令贵妃跳《霓裳羽衣曲》,自己还亲手操鼓,在一旁伴奏 。可以说,玄宗与贵妃在一起尽欢,最经常的形式,莫过于歌舞音乐了 。
【在天愿作比翼鸟指的是谁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最初指的是谁】不过,唐玄宗毕竟是个帝王,他可以独占杨贵妃,但不会让杨贵妃独占自己,而贵妃涉世未深,一时妒起,难免要产生龃龉 。有两次曾惹得老皇帝发起火来,以忤逆之罪,立即把她赶回娘家 。
但玄宗心中所爱,已非贵妃莫属,所以每次又都是他授意把贵妃召回 。当贵妃第二次被谴出宫后,哭得犹如泪人,而玄宗也是茶不思,饭不想,整日愁眉不展 。
高力士看透了玄宗的心思,遂请赐御膳与贵妃以示道歉 。贵妃见高力士来 , 即伤心地剪下一绺青丝,托高力士奉上以表“忠诚” 。玄宗见物思情 , 于是两人又一次破镜重圆 。
从此,玄宗与贵妃情爱弥笃,更加难分难舍 。相传,有一年在华清宫的长生殿,正值七月七日乞巧节,唐玄宗和杨贵妃避开众人在这里仰望牛郎织女二星,双双跪拜,发下誓言:“人寿难朝,但愿我们世世生生,永为夫妻!过了今生,还有来世!”
诗人白居易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长生殿之约,写下了永恒不朽的诗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的确 ,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这种感情,在历代帝后间是罕见的 。封建帝王的任何婚姻,都要带上封建政治的烙印 。随着杨玉环的受宠,杨妃的兄弟封侯拜相 , 三个姐妹也都封为国夫人,权势显赫 , 甲于天子 。
特别是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竟升为宰相,身兼四十余职,总揽朝政,无恶不作 。大唐天下,成了杨家的乐园 。这就造成了唐朝政治腐败的局面,从而导致外戚祸国,也导致了杨贵妃的悲剧结局 。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边镇节度使安禄山和步将史思明率领15万人马,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直捣长安 , “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 。
消息传来 , 唐玄宗惊恐万分,遂与杨国忠带着贵妃姐妹及一部分皇子皇孙和近侍、大臣悄悄打开北宫门 , 往西直奔蜀郡(今四川)而去 。行至陕西兴平之西马嵬驿时,随从护驾的禁军忽然哗变 。他们首先杀死了杨国忠,又团团围住唐玄宗所在的驿舍,要玄宗交出贵妃 。
此时,六神无主的唐玄宗 , 想起了他与贵妃之间十几年的恩爱,又立过生死不离的山誓海盟,哪里舍得交出贵妃!
然而,面对这帮刀枪出鞘的军士,玄宗深知大势已去,已救不了自己的爱妃了 。不过,他不忍让贵妃惨遭士众的屠虐 。在与贵妃泣不成声地抱头痛哭一场后,他赐给贵妃三尺白绫,让高力士把她带走,缢死在一间佛堂前的梨树上 。其时,贵妃年仅38岁 。
对于贵妃的死,唐玄宗伤心至极,“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如流” 。此后,唐玄宗无论在逃跑途中还是在成都的一年多时间里,终日郁郁寡欢 , 情意绵绵地思念着贵妃杨玉环 。长安光复后,玄宗回到京城 。他处处触景生情,依然深深地思念着贵妃,还特地叫人画了一幅贵妃肖像挂于殿中,朝夕视之 。
岂知,这场“至死不渝”的爱情,完全是葬送在他所酿成的政治悲剧之中 。此时的唐玄宗 , 悔恨交加,终于在宝应元年(762年)的四月五日,怀着对贵妃的缠绵情意,郁闷而死 。正如《长恨歌》中所言:“天长地久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
唐玄宗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造成腐败的局面 , 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外戚祸国,应予以鞭挞 。但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真挚而专一的爱情故事却成了千古佳话 , 得到后来人们的普遍同情,这又是无可厚非的 。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诗写的是哪个爱情故事“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本文中 , 我整理了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 。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 。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 , 一路踏坏庄稼 , 踏死路人 。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 , 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 。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 , 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 , 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 , 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
出处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 六宫粉黛无颜色 。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 孤灯挑尽未成眠 。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 能以精诚致魂魄 。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 升天入地求之遍 。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 山在虚无缥缈间 。
楼阁玲珑五云起 ,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 雪肤花貌参差是 。
金阙西厢叩玉扃 ,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 花冠不整下堂来 。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