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哭闹的时候要不要抱 宝宝哭闹要不要抱

宝宝哭闹要不要抱?
这个问题,其实跟孩子的月龄息息相关 。尽管大家普遍认为,现在的娃相比过去要“精明”许多,但五个半月前的孩子依然不太懂得通过哭声胁迫父母 。
所以,如果你家娃还不到五个半月,大可放下你的顾虑,及时回应他们的哭声 。

婴儿哭闹的时候要不要抱 宝宝哭闹要不要抱

文章插图
宝宝半岁前,还没有学会“耍心机”的小本领 。他的每一次哭声,都是因为有实际的需求 。不能动不能说的小宝贝,唯一缓解不适的手段就是:用哭声召唤妈妈,帮助自己舒服一点 。甚至可能是宝宝发出的求救信号,肠绞痛、胀气、湿疹、过敏、发痒、蚊虫叮咬、误吞、误塞异物等等 。
在这个阶段,如果听到宝宝哭,我们可以去及时响应他,但是这里的“响应”,并不是只有“抱”这一种方式 。
我们需要学会观察孩子哭闹的原因,再据此做出合理的反应 。比如用语言安抚、轻轻拍拍他、给他换个尿裤等等,这些都取决于孩子当下的实际需求,而不是要把所有的哭闹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 。
及时安抚哭闹的好处
0-1岁婴儿宝宝最重要的“人生大事”,就是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而信任感和安全感,正是通过妈妈一次次及时而温暖的回应里获得的 。
●敏感而及时的回应,可以给宝宝建立安全感
如果宝宝从出生起,每天循环无数遍经验就是:当我哭了,妈妈会很快赶到我身边,根据我的需求,喂我甜甜的neinei、帮我换掉又冷又湿的尿布、用温柔的声音安慰我 。那或许到了后来,他会忘记这些生命之初这些小事,但一样最最宝贵的东西印刻在了他的脑回路中——对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
拥有了信任的孩子,如同扎根于土壤的植物,能繁茂的朝向蓝天和阳光生长,有与星辰对话的底气,也能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
●具有安全感的宝宝,能更加勇于探索、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在新环境里,妈妈是他的安全基地,他可以试着走出去,也可以随时跑回妈妈怀里,撒撒娇、求抱抱,在妈妈的鼓励下,再次扬起小小的帆“出征” 。
慢慢的,当他长大,即使需要跟妈妈分别一段时间,他也知道妈妈一定会回来,这种安全感会支持他们面对更广阔的未知世界,以及未知的人际关系 。
相反,童年缺失安全感的人,成年以后也更容易陷入“社交障碍”或“讨好型人格” 。
●及时回应,可以减少宝宝的哭闹,增强宝宝人际沟通能力
心理学家M·安斯沃斯的经典研究发现,0-3个月时能得到父母及时回应的宝宝,在8-12个月的时候反而哭的更少 。
另外这些宝宝人际沟通方式也发展的相对更好:虽然他们还不会讲话,但会用脸部表情、身体语言、手势、牙牙儿语来和别人沟通,而不是总用哭声来倾诉一切不满 。
当然,如果你曾经“放任孩子哭一会儿”,此刻也无需过分焦虑 。安全感的建立,并不是只有短短几个月的窗口期,而是一个很长的、慢慢发展的过程 。
从现在开始,多倾听宝宝的需求,视情况用不同方式及时回应,或许你会发现你们之间的亲子连接会更加紧密 。
什么时候哭闹不能抱?
从第5个半月开始,宝宝们开始长心眼儿了:如果我想妈妈了或者觉得无聊了,就大声哭,妈妈会立刻赶到我身边 。
这时宝宝的哭声就不再只是因为哪儿不舒服,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因为无聊 。
小机灵们很快会驾驭各种不同声调的哭声和尖叫,表达他的不满,吸引大人的注意和陪伴 。大多数一岁左右的宝宝,都已经练就了一身通过哭声控制大人的本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