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 , 寒风之中 , 大山沟的深处 , 西北地区一块的山地三维地震工区里 , 物探队完成了全球首次野外5G油气物探测试验证 。 在这次实验中 , 物探队与华为公司、运营商密切合作 , 克服了天气寒冷、山大沟深、交通条件差、黄土干燥巨厚、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等困难 , 实现物探地震波数据实时采集和全流程打通 , 技术验证取得成功 。 这意味着国内首次、也是全球首次AI+5G应用于物探的技术验证宣告成功 。
与传统的物探不同的是 , 这次技术验证使石油物探工人告别了肩扛沉重的大线、小线往返奔波的辛劳 , 也大大降低了地震波野外采集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还实现了地震数据实时回传、采集数据全过程质量控制 , 缩短了施工工期 , 减少了用工总量 , 用技术为地球物理勘探提质增效 。 因为AI+5G技术的应用 , 这次技术验证还实现了设备全过程可视化管理 , 节点仪位置可视、状态可管 , 大大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 。
文章图片
一方面 , 中国是一个油气对外依存度很高的国家 。 数据显示 , 2019年 , 我国原油进口量5.572亿吨 , 较上一年度增长9.5% , 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8%;天然气进口量9660万吨 , 同比增长6.9% , 对外依存度达43% 。 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任重道远 。
另一方面 , 目前全球范围内 , 油气勘探开发加快向“隐、深、低、非、海”领域延伸 , 地表环境越来越恶劣 , 地质对象越来越复杂 , 勘探难度也越来越大 , 油公司对更低成本、更高品质的地质成果需求更加迫切 。 同时 , 随着物探技术的不断进步 , 常规地震采集迈向全数字精细化之路 。 地震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 这就需要更大的网络带宽确保数据及时、有效和高质量的回传;地震采集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有线节点仪器逐渐向无线化、高密度部署方向发展 , 这也给设备管理和维护带来更大的挑战 。
在这个动能转换的关键期 , 在这个油价持续低迷的振荡期 , 油公司显然更加关注油气成本控制和勘探精度 。 “云大物移智+采集业务创新+新型物探装备”将赋能未来物探行业持续发展与数字化转型 , 而低成本、高精度、智能化物探发展战略也是提升物探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 提升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现场预处理能力 , 增强数据质量有效控制手段 , 降低数据采集返工率 , 提高有效放炮时间 , 是野外地震队作业施工的需求 , 也是石油物探行业发展的趋势 。
深耕油气生产链的华为公司 , 敏感地意识到物探业务发展的难点、痛点 , 及早预测 , 加强研发 , 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 华为将AI应用融于物探采集的各环节 , 建立集人、财、物、项目等管理功能一体化的经营管理平台 , 助力中国物探行业数字化转型 。 完善地震队智能化的功能和应用 , 倾力打造“智能物探” , 有效实现管理升级、生产转型、人员优化和效率提升 。
华为智慧勘探-5G物探解决方案的优势为:
一、华为5G无线节点仪体积小、重量轻、部署快、性能稳定 , 续航能力超过40+天 , 无需重复作业 , 简化了作业流程;节点仪嵌入5G、GPS模块 , 实现精准定位、高速实时回传 。
二、多样化的5G网络和解决方案 , 匹配油气勘探多种复杂环境和地形 , 组网灵活高效 , 为5G物探提供稳定可靠的回传网络 。 不仅在平原工区能共享旧通讯站点实现广覆盖 , 在山地和丘陵工区 , 也能采用轻量的拉线塔或抱杆站 , 实现仪器设备快速拆装、迅捷部署 , 即便在讯号覆盖盲区 , 也能依靠机动性好的车载通讯基站实现5G网络覆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