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感觉堵有异物 清开灵同氨曲南的配伍( 三 )

  
80.阳证属于表实热证 。  
81.咳嗽的症状是肺气虚证 。  
82.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为燥邪犯肺之证 。  
83.******呕吐的特点是――口渴欲饮,酒后呕吐 。  
84.热毒侵胃引起的呕吐的特点是——呕吐强烈,水呈黏黄色 。  
85.以喷射的形式呕吐大多是-热扰神 。  
86.前额两个发角之间的骨度(头部尺寸)测量值为――9英寸 。  
87.肩胛骨内缘到后中线的骨度为――3英寸 。  
88.耳后两个乳突之间的骨质度为――9英寸 。  
89.属于取穴大肠俞治疗腰痛的近期疗效 。  
90.手的三条阳经,属于腑脏,沿上肢外侧分布 。  
91.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  
92.肩漏风主要是由于肩外侧疼痛引起,外展时疼痛加重,是手少阳经的证候 。  
93.肺炎伴喘、咳、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烦躁不安、气短、鼻塞、咽部有痰 。  
94.心肾不交证失眠的主要症状是-心烦、头晕、腰酸、梦遗,五心皆教 。烦热,舌红,脉细 。  
95.小儿肺炎喘、咳、痰、热壅肺证的治疗方法是——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  
96.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经期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调气滞,祛瘀止痛 。  
97.胁痛和肝络虚证的治疗方法是滋阴柔肝止痛 。  
98.血府逐瘀丸的主要主治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  
99.保和丸是一种中成药,用于胃痛和胃脘痛 。  
10.具有温肾散寒、涩肠止泻功效的中成药申思丸 。  
101.一种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功能的中成药-防风童生丸 。  
102.华佗再造丸,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功能的药物 。  
103.一种具有“三补”和“三清”配伍特点的中成药是六味地黄丸 。  
14.一种常用的具有祛风散寒、解表清热功效的中成药是感冒清热颗粒 。  
105.热毒犯肺的流感患者应选用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 。  
106.用于大肠湿热、红白痢、急性腹泻、重度腹泻的药物为复方黄连素片 。  
107.香砂养胃丸是一种治疗胃阳不足、湿阻气滞证的中成药 。  
108.气  
12.宣彤李飞丸治疗风寒束肺证为主 。  
13.心脾两虚型失眠首选归脾丸 。  
14.眩晕、肝阳上亢选用的中成药是天麻钩藤颗粒 。  
25.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可用血府逐瘀胶囊 。  
16.常用的中成药逍遥丸,用于肝郁的****** 。  
17.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症 。腹痛的中成药是妇科千金片 。  
18.小儿化湿丸可用于小儿热滞食积 。  
19.通心络胶囊是治疗胸痹血瘀证的首选药物 。  
10.气虚内伤发热的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 。  
11.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主方为归脾汤 。  
12.治疗瘀血腰痛宜选用金淑活血片 。  
13.养阴清肺颗粒可用于治疗阴虚咳嗽 。  
14.治疗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宜选用板蓝根颗粒 。  
15.治疗内伤阴虚发热的最佳方剂是白质地黄丸 。  
16.治疗阴虚肺燥、咽喉肿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的药物为养阴清肺丸 。  
17.可用于治疗阳气郁结、水湿凝滞所致的水肿-五苓散 。  
18.清骨散是治疗内伤发热引起的阴虚证的最佳选择 。  
19.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适宜拔罐方法是刺络拔罐 。  
40.腰痛的主要穴位有阿是穴、大肠俞穴、委中穴 。  
41.便秘的主要穴位有大肠俞、舒天、会来、枳沟和上巨虚 。  
12.在中风恢复期,常用于治疗口眼偏斜——碉堡、颊车 。  
13.取神阙穴常用的操作方法是隔盐灸 。  
14.直接灸是疤痕灸 。  
45.鼻饲是昏迷患者的可选用药方法 。  
46.血府逐瘀丸内服,红糖加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