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电影|中国最NB的儿童电影:31年前,一个孩子眼中的北京亚运会

提起“儿童电影”,我们通常想到的是“低幼”、“动画” 。  
  
而31年前,有一部紧密结合时事的电影,略显冷门,却收获了一大波口碑;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儿童片”,却让成年人也回味悠长,感慨世态炎凉 。  
《我的九月》,片名即暗示了1990年发生在中国最重要的一次盛会:北京亚运会 。  
没错,故事正是讲述了1990年9月北京亚运会前夕,一名参与团体操表演排练的小学生的故事 。  
儿童电影|中国最NB的儿童电影:31年前,一个孩子眼中的北京亚运会   
文章图片   
儿童电影|中国最NB的儿童电影:31年前,一个孩子眼中的北京亚运会   
文章图片   
  
1990年,主人公安建军在榆树小学念书 。  
距离亚运会开幕只有22天了,即使是暑假,他也要天天去学校训练 。  
为了团体操表演,他已经准备了整整一年 。  
儿童电影|中国最NB的儿童电影:31年前,一个孩子眼中的北京亚运会   
文章图片   
  
小伙伴们总爱叫他安大傻子,因为他看上去总是呆呆傻傻的 。现在的电影,绝不会用这种毫无记忆点的人当主角 。  
长得普通,家境平凡,性格内向话不多,是那种丢在人堆找不出来的男生 。  
每当紧张不安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揉鼻子,掩饰自己的情绪 。  
儿童电影|中国最NB的儿童电影:31年前,一个孩子眼中的北京亚运会   
文章图片   
  
被开玩笑,被人捉弄的时候也不生气,只是憨憨地微笑 。  
儿童电影|中国最NB的儿童电影:31年前,一个孩子眼中的北京亚运会   
文章图片   
  
遇到不熟的人,眼睛会不由自主地往下瞄,天然地想要回避他人的目光 。  
特别是遇到老师了,身体会莫名其妙的僵硬,现场演绎“石化” 。  
儿童电影|中国最NB的儿童电影:31年前,一个孩子眼中的北京亚运会   
文章图片   
  
也因为缺乏点“男子气概”,而有点被小伙伴们看不起——  
“安建军,你知道女孩子为什么瞧不起你么,不是因为你考0分,是因为你不打架!”  
因为操练动作总是慢一拍,安建军被淘汰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同学训练,准备参加盛大的开幕式表演 。  
电影故事由此展开 。  
儿童电影|中国最NB的儿童电影:31年前,一个孩子眼中的北京亚运会   
文章图片   
面对表演突然被刷,以及来自父亲的责怪,生性怯懦的安建军失落又委屈,只能黯然落泪 。  
此时,新来的班主任高老师前来家访,得知安建军特殊的家庭情况及他怯弱的性格后,决定帮他走出低谷 。  
儿童电影|中国最NB的儿童电影:31年前,一个孩子眼中的北京亚运会   
文章图片   
张国立扮演的“不像老师”的高老师,用平等的姿态与安建军交流,愿意以“高二傻子”的名号与“安大傻子”交朋友,引导他把心中想法说出来,不再做“胆小鬼” 。  
高老师的开解对于安建军的性格变化是相当重要的:在尊重安建军个性的同时,教他虽自强自立却不要独自承担,学会释放与沟通,慢慢找回失落的自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