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手、背背驼、旋磨磨…这些旧日童谣,湖北老乡还记得几首?

【趣说方言15】  
摇摆手 , 家家的走 ,   
搭轮船 , 下汉口 ,   
买个粑粑接朋友 。   
家家 , 湖北方言指外婆 。 也有地方说为“嘎嘎”“嘎婆” 。   
粑粑 , 饼子之类的食品 。   
三岁的伢 , 穿红鞋 ,   
摇摇摆摆上学来 ,   
先生先生不打我 ,   
我回家吃口妈再来 。   
妈 , 方言指奶水 。 过去农村 , 有的小孩四五岁了 , 还吃母亲的奶水 。   
童年是美好的 , 童年是难忘的 。 中老年朋友 , 当您回忆快乐童年时 , 是不是会想起那些有趣的童谣与游戏?  
渔夫生长在六七十年代 , 对小时候听过的、唱过的童谣 , 总是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   
摇摆手、背背驼、旋磨磨…这些旧日童谣,湖北老乡还记得几首?  
文章图片  
近年来推广普通话 , 音像产品大普及 , 现在的少儿 , 是听着《拔萝卜》《两只老虎》、看着《小猪佩奇》长大的 。 城里如此 , 农村也是如此 。   
那些流传了数百年、滋润了一代一代儿童成长的民间童谣与游戏 , 正在断代 , 正在失传 , 着实令人惋惜!  
儿童歌谣其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方言的特殊表达方式 。 这些童谣 , 只有用方言吟唱 , 才是那个节奏 , 那个韵律 , 那个味 。   
如伢 , 普通话读“牙ya , 二声” , 但湖北方言多说为“啊a , 二声”(近似) 。   
摇摆手、背背驼、旋磨磨…这些旧日童谣,湖北老乡还记得几首?】童谣作为俗文学 , 真实 , 自然 , 有趣 , 也是一种特殊的儿童教育方式 。 在咏唱中 , 在游戏中 , 儿童增长了知识 , 丰富了情感 。   
一、童谣里 , 有浓浓的骨肉亲情  
部分童谣是大人带小孩玩时 , 大人哼唱、教唱 。   
《背背驼》  
背背驼 ,   
换酒喝 。   
酒冷了 ,   
我不喝 ,   
还是要我的背背驼 。   
父母把小孩背在后背上玩 , 湖北方言称“背背驼” , “背背驼”也指背着的小孩子、小宝宝 。   
《背背驼》这首童谣 , 把长辈对小宝宝的嗔爱、戏谑之情 , 体现得很充分 , 反映了天伦之乐 。 大人嫌宝宝调皮 , 假装说送出去卖了换酒喝 。 但最后还是舍不得 , “要我的背背驼” 。   
摇摆手、背背驼、旋磨磨…这些旧日童谣,湖北老乡还记得几首?  
文章图片  
外婆来了 , 带来了一个大粑粑 。 一群孩子围上来 。 外婆讲博爱 , 亲者疏、疏者亲 , 分给别人家的孩子一大块 , 分给自己的亲外孙一小块 。 孩童不能理解 , 怪外婆不疼自己 , 生闷气 。 于是妈妈唱一首童谣 , 给小宝宝出气玩 。   
《打巴掌》  
打巴掌 ,   
接家家(外婆) ,   
家家怀里一个大粑粑 。   
人家的伢 , 一大块 ,   
我的伢 , 一指嘎 ,   
家家死了不哭她 。   
二、童谣反映儿童的天真与情感 。   
《好吃狗》  
好吃狗 ,   
不长肉 ,   
瘦得皮子包骨头 。   
以前缺衣少食 , 孩子又多 。 小孩之间争抢食物很正常 。 抢输了 , 或父母偏心给少了 , 小孩童自然会生气 , 也嫉妒多吃多占的一方 , 于是唱一首《好吃狗》出出气 , “你吃了白吃 , 还是那样瘦” 。 过去的孩子个个瘦 , 一方面营养不足 , 另一方面没学习负担 , 有时间到处玩、运动量大 。 不像现在 , 到处是“小胖墩” 。 《好吃狗》很有童趣 。   
骂雀子偷吃小麦的童谣:  
麦黄雀 ,   
黄肚皮 ,   
吃了麦子要死的 。   
摇摆手、背背驼、旋磨磨…这些旧日童谣,湖北老乡还记得几首?  
文章图片  
三、童谣与游戏融为一体 , 娱悦儿童身心 。   
每一种儿童游戏 , 都有相应的歌谣 , 小伙伴们一边玩 , 一边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