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虹|会“偷懒”的妈妈,孩子才更优秀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正是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大多数父母当仁不让地肩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于是,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只让孩子好好学习,其他的衣食住行一律不让孩子操心,生怕他们磕着、碰着或累着。最终,过度的爱和保护把孩子变成了生活的低能儿。  
现在的妈妈们,真可谓: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讲得了绘本,煲得了靓汤;  
抱得了Baby,赚得了Money。  
妈妈是蜘蛛侠+奥特曼+超人的化身,总之,就是大写的厉害。  
这不是爱,而是一种“害”,更是剥夺。违背了孩子的自然发展天性,剥夺了孩子自主意识、健康成长的机会。  
其实,妈妈在孩子面前示个弱,在教育培养上偷个懒,在承担责任上求个助,不仅能让孩子学会各种劳动、生存技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还能促进亲子关系,家庭幸福感更强。  
  
王彩虹|会“偷懒”的妈妈,孩子才更优秀  
文章插图  
01  
妈妈偷懒,孩子更独立  
曾经看过一篇“高分低能”的媒体报道:  
一名高校学生,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硕博连读。可没过多久,他就被退学回家了。原因竟然是他在上研究生之前,一直都是由母亲陪读照顾生活起居。读研后,学校不允许母亲继续陪读了。  
离开母亲的贴身照顾,他既不会去食堂买饭,也不会洗衣服,经常找不到上课的教室,更不知道该如何同宿舍的同学相处,最终只有选择离开。  
其实,每一个出色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会“偷懒”的智慧妈妈。孩子的成长谁也替代不了,做妈妈的应该给予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创造锻炼的机会,而不是事事包办,做孩子的“代言人”。  
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可以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给下班回家的爸爸妈妈拿拖鞋、帮爷爷奶奶取报纸、收拾自己的绘本和玩具;  
4、5岁的孩子则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打扫房间、擦桌椅、吃饭时给家人发放餐具等;  
6岁以上的孩子劳动技能就更大幅提升,可以独立完成更多家务活动,比如洗碗、洗袜子、拿快递等等。  
妈妈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和身体实际情况,给孩子多分配一些家务,既把辛苦的妈妈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又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在家务中掌握生活技能。  
可谓一举多得。  
  
王彩虹|会“偷懒”的妈妈,孩子才更优秀  
文章插图  
02  
妈妈偷懒,孩子更自律  
每天晚上,邻居家里都会发生家庭大战,先是家长的训斥声,后来就是孩子的哭泣声。原来,是邻居家8岁的蓓蓓特别爱拖延,别人用2个小时完成的作业,她能拖到三、四个小时都还没完成一半。  
为了加快蓓蓓的完成速度,妈妈不停地催促她,一双眼睛和一张嘴巴恨不得长在蓓蓓身上。可想而知,蓓蓓做作业的速度非但没有加快,反而越来越慢。  
一次偶然机会,蓓蓓妈妈开家长会,和蓓蓓班里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的妈妈聊天,吐槽自己孩子的拖延症,这位妈妈原来还是一位儿童心理学专家。  
经过那天沟通,妈妈才醒悟:原来蓓蓓的拖延症之所以越来越严重,都是因为一直在催促她。  
根据同学妈妈的建议,蓓蓓妈妈决定控制自己的焦虑,不再催促蓓蓓,孩子写作业时,就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在一旁安静地看书,把写作业这件事的主动性让给蓓蓓自己,让蓓蓓明白,写作业是为自己写的。  
那天,蓓蓓用了5个小时才写完,瞌睡得不行,妈妈什么也没说,让蓓蓓为自己的拖延行为负责。第二天,蓓蓓上学的精神也不太好,结果因为打瞌睡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