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孩子的有些坏习惯不一定是坏的 别逼着孩子改

【六一儿童网导读】家里有小孩的的家长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段就会出现乱扔东西呀、喜欢玩纸巾呀之类的。有些家长看见了就立马阻止教育孩子不要乱碰乱扔东西。开始小小的孩子那会听得进去呢吗,下一次还是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实际上,这些怎么都制止不了的“坏习惯”,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坏,而是成长的自然表现,过分管束反而不妙。  
妈妈|孩子的有些坏习惯不一定是坏的 别逼着孩子改  
文章插图  
  
1、爱扔东西,不要管!  
孩子正在探索物体的空间关系  
孩子总是喜欢乱扔东西,玩具、遥控器、闹钟……拿在手上不到几分钟就开始各种砸、摔、扔,家里到处乱七八糟。这才帮他捡回来呢,“嗖”的一下又扔出去了。你气得想骂人,他却一脸无辜地对着你笑。  
这种行为看似有一定的“破坏力”,但是不能杜绝。  
真相:  
对孩子来说,扔东西是个新鲜活儿。他们会入迷地看着这些东西的运动轨迹,如果这些东西会因为“扔”这个动作而破碎、发出声音,或者滚向更远的地方,孩子就会更加好奇,通过反复扔东西的动作,来思考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爸爸妈妈一次又一次帮忙弯腰捡起,孩子更会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意思。此外,孩子还会通过抛撒、移动物体,来感知他和物体空间之间的关系。  
妈妈应该怎么做?  
把易碎、危险的东西收起来,可以准备一个纸箱子、布团或小皮球等一些不易损坏的玩具,和孩子比赛,往箱子中投掷,看谁投得更准。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孩子自然会慢慢戒掉“扔东西”的习惯。  
2、爱撕纸,不要管!  
管太多就是阻止孩子变聪明  
还有不少孩子喜欢撕纸,这种“一用力就能把东西弄碎”的游戏实在太好玩了!  
然而满屋子都是碎纸屑,苦逼的是妈妈!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收拾,你绝对会被气疯!  
可是,为什么这个“坏习惯”也不能管呢?  
真相:  
撕纸能锻炼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孩子还会惊讶地发现,只要他的两只手往不同的方向用力,纸张就能被撕开,实在太神奇了。  
此外心理学家认为,手是孩子的第二个大脑,他的手在运动时,大脑同时也在思考。如果妈妈总是阻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阻止了孩子的思考。  
妈妈应该怎么做?  
给孩子一些可以撕的纸,如几张干净的手帕纸、粗糙度不一样的纸张,满足孩子撕纸的欲望。也可以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撕出不同形状。  
注意避免给报纸之类的含有油墨印刷的纸张,因为这类纸张通常含有不少的铅,对健康不利。另外边缘太锋利的纸不能给孩子玩,同时注意看好孩子,以免发生误吞。  
3、喜欢光脚,不要管!  
其中的好处你真的想不到  
很多妈妈发现,孩子总是不愿意好好穿鞋穿袜,不管你怎么提醒,他都喜欢光着脚丫子,颠来颠去。而一些还不能自己脱袜子的小宝宝,即便只能躺在床上,也要努力把袜子蹬掉了才罢休,这是为什么呢?  
不是说“寒从脚起”吗?为什么说孩子喜欢光脚不应该管?  
真相:  
已有科学研究证明,孩子光脚走路,可以促进刺激足底的神经末梢感受器,还能让孩子很好地感知地面的状况,根据地面状态调整步伐,走路姿势也更端正。  
就连日本著名鞋厂朝日(ASAHI)的设计师们都认为,0-10岁的孩子足弓还没有形成,走路时最好光脚,穿鞋只是为了孩子保暖和避免脚受害。  
妈妈应该怎么做?  
天气比较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光脚走路。当然前提是家里地板要打扫干净,戳脚、硌脚的尖锐物品也要清理掉,必要时可以给孩子穿上薄薄的防滑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