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孩子的有些坏习惯不一定是坏的 别逼着孩子改( 三 )

  
如果粗暴地阻止孩子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渐渐不愿画画,还有的孩子会故意和父母做对,在墙上留下自己的“大作”,引起父母的暴怒。  
妈妈应该怎么做?  
不要阻止,但可以告诉孩子“你在纸上或画板上画,妈妈会更开心”;还可以把画笔换成可以水洗或者容易抹掉的颜料,在孩子“创作”后及时清洗干净;或者,干脆在家里的墙面上贴上一块足够大的黑板贴纸(一种很像黑板的墙纸),满足孩子的画画需求。  
实在无法阻止,那就放宽心让孩子画吧!哪个有小孩的人家没有几面脏兮兮的墙壁呢?  
等孩子再长大点了,再给孩子规定可画的范围,渐渐戒掉在墙上作画的习惯。  
8、恋物,不要管!  
安抚物是孩子最贴心的好朋友  
有些妈妈还会发现自家宝宝有“恋物倾向”,这个物体可能是一个毛绒玩具、小被子、小毛巾,甚至一件衣服。特别是孩子睡觉前,这些小东西就显得特别重要,没有就会哭得浑天暗地,怎么哄都不管用!  
这算是“怪现象”吗?要不要管?  
真相:  
宝宝对物品依恋的倾向,并非“恋物癖”,是安全感的补充,而非兴奋感,因此并不等同于“恋物癖”。刻意让孩子和自己的安抚物分离,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多的焦虑和不安,比如晚上会睡得不好,甚至会变得特别爱哭、爱发脾气等。  
妈妈应该怎么做?  
尊重孩子对安抚物的依赖,同时要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安抚物的存在,归根究底代表的是父母的关爱及安全感。  
此外,父母平时可以多留心,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然后用它们来替代依安抚物,慢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就不会对一件物品过于依恋了。  
9、乱拆东西,不要管!  
孩子多点创造力是好事  
两岁左右,孩子还会发展出一种“新技能”,那就是喜欢把自己的玩具、家里的遥控器等物品拆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悲剧的是,孩子只负责拆,不负责装,看到满地的小碎零件,哪个当妈的还能淡定?  
真相:  
爱拆东西的孩子,通常好奇心很强、行动力也很强,此外这类孩子一般做事也比较有耐心,注意力也更集中,而且因为拼装玩具需要脑、手、眼配合,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也能大大地提高。  
妈妈应该怎么做?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可以拼装、拆卸的玩具,如可拼装小汽车、积木、插塑等,满足他们的“破坏欲”。  
如果孩子拆了某件玩具,还可以引导孩子一起组装,和孩子分工合作。这对他的观察力、认知能力以及探索兴趣等都非常有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