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双减”落地第一个学期,千万别指望孩子能自觉(务必读一读)
文章图片
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越早越好,因为自觉性的建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
——鹿妈
作者 | 惜朝
来源 | 教师之窗(ID:jszc918)
知乎上有人提问:不自律的人生最后会过得怎么样?
一位网友的回复直白又扎心:
“成不了自己想成为的人,过不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更不要谈实现梦想了 。只能算是勉强维生,眼睁睁看着自己向社会底层坠落,却无能为力 。”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过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
文章图片
双减是一场先松后紧的持久战
不自觉的孩子注定会被淘汰
双减之下,教育环境宽松了许多,孩子的负担也减少了许多 。
当大多数家长拍手叫好,希望将双减进行到底时,有一线教师说出了她的担忧:
“减负以后,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差距更加明显了!”
那些父母注重教育引导、自觉性高的孩子,不会因双减而改变 。
孩子上课仍认真听讲,在课后服务时完成作业,有不懂就向老师提问,回家后还会看一会儿书,很好地保持住学习的势头 。
而那些父母当“甩手掌柜”、本身就不爱学习的孩子,从此解放了 。
作业变少了,测试也没了,还不用补课,原来上课就不认真,现在彻底不用学了,学习成绩因此一泻千里 。
孩子拉开差距的真相是:教育环境越宽松,越考验孩子的自觉性 。
有人作了这样一个比喻:
双减之后,孩子登上了一条全新的赛道,在这条赛道上看不见对手,也听不到起跑的枪声 。
孩子不知道自己是领先还是落后,有人中途放弃了,有人越跑越慢,也有人只管埋头向前跑 。
十年后,他们的命运各有不同,坚持到底的人就是最后赢家 。
我们必须承认,双减不只是为了减负,更是为了分层,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 。
先松——让孩子在中小学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由此拉开了差距 。
后紧——但中高考依然以分数论成败,宽进严出将会成为必然,越来越多孩子考不上大学 。
双减就是一场关乎学习的持久战,只有始终自觉努力的孩子,才能笑到最后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给孩子过多的放纵与自由
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
许多家长经常问:孩子极不自觉,怎么办?
没有孩子天生就自觉,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而自觉学习是反人性的事情 。
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家长给出怎样的答案,孩子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
我见过太多放纵孩子的家长了 。
他们喊着“爱与自由”的口号,对孩子十分“尊重”,结果却变成了“遵从” 。
当孩子觉得学习枯燥、不愿意写作业时,父母心疼孩子辛苦,直接帮孩子做或者跟老师商量不做 。当孩子想学舞蹈、书法、计算机时,父母二话不说报了班,可孩子学了一段时间想放弃了,他们说听孩子的 。
有一句话说得好: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还要家长做什么?!
许多时候,孩子身上的毛病,不是因为孩子本性懒,而是家长懒得管理所造成的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