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出门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有出息?听科学家怎么说
朋友参加家长会,老师跟她说:“你家孩子各方面都不错,就是性格太内向了。希望家长能多引导引导,下学期开朗活泼一些。”
朋友知道老师是好意,她也时常担心孩子内敛的性格,在集体中不受欢迎。但由于她自己性格偏文静,便忍不住有些疑惑:“内向,真的是一种性格缺陷吗?”
文章插图
无独有偶,布谷妈看过一期TED演讲,主讲人苏珊·凯恩,在9岁时也遇到过类似的困惑。
那年她参加夏令营,妈妈为她整理好行李箱,里边装满了书。这对她来说,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她们家的日常活动就是看书。
她以为的夏令营,是十几个女孩围在一起惬意地看书。但没想到,夏令营更像是个派对,一群人吵吵闹闹。她好不容易等到派对结束,便急匆匆赶回宿舍看书。
【 科学家|“出门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有出息?听科学家怎么说】当她捧起书时,同宿舍的一个女孩问她:“你怎么这么安静?”当时,她意识到,自己好像不大合群。
文章插图
但她依然选择一有空就窝在床上看书,终于没多久,她的领队就忧心忡忡地走过来说:“你要努力使自己变得外向一点。”言下之意就是:“你这样子,大家很难喜欢你。”
虽然很不情愿,但她还是选择了放下书本,融入喧闹的团队中。
经历了这样一个事,她开始变得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应该改变自己,努力变得外向起来?”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正常”,她放弃了作家梦,选择了律师这个行业。她也尝试参加各种聚会,逼自己融入社交。
文章插图
但兜兜转转很多年后,她最终还是回归写作,当了一名作家。而努力使自己变得外向这些年,对她来说,不仅是一种错误,更是一种损失。
有人说,这只是个例,内向性格终究是不好的。真是这样吗?
一:内、外向性格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最早提出“外向”和“内向”的概念。
一到放假,就经常听到身边有父母这样说自家孩子:
“天天呆在家,也不知道出去找同学玩。你看谁谁谁,一有空就和这个聚和那个聚,人家多开朗大方啊。你这每天闷在家,怎么交得到朋友?”
在我们的意识里,外向爱出门浪的孩子“吃得开、善交际、有出息”,而内向宅在家的孩子易“被排斥、没朋友、常吃亏”。
然而根据卡尔·荣格的理论,一个孩子喜欢“独处”或是“热闹”,这是他性格的因,并非果。
文章插图
这么说吧,我大部分时间都喜欢安静地待着,当然,偶尔也怀念一群人热闹的时候。(卡尔·荣格认为,世界上没有纯外向或纯内向的人,一般两者兼有,只是多少的问题。)
你可以把我想象成一个遥控器,当我没电的时候,我需要通过休息或独处,从我自身内部来补充能量。这就像给遥控器安装一节电池,它自己就充好电了。
但如果是外向性格的人,当他觉得没电时,他急需从朋友、社交中获得能量。这就像给遥控器找一个充电器,从外源获取力量。
文章插图
所以,社交,对于内向的人来说,是在损耗能量,而对于外向的人来说,则是补充能量。相反,独处是给内向的人充电,而对于外向的人来说,则是一种损耗。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