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出门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有出息?听科学家怎么说( 二 )

  
孩子爱“热闹”还是爱“独处”,不是他性格选择的结果,反倒是他性格形成的原因。  
二:性格形成的时期  
孩子的性格,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呢?  
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科学家们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他们做了一系列实验。  
他们给6个月大的婴儿准备了些玩具,比如一碰就会突然弹出小丑的盒子、走着走着突然翻跟头的狗、以及带着面具的陌生人。  
  
  
  
科学家|“出门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有出息?听科学家怎么说  
文章插图  
  
通过观察,科学家们发现,在婴儿身上,就已经具备了成年人的三种基本气质:谨慎、平静和活跃。  
从小就表现出来的这种气质,是一个孩子性格的起点。  
  
  
  
科学家|“出门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有出息?听科学家怎么说  
文章插图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自觉适应他们的个性,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环境。而这样后天的互动,又塑造了他们的性格。  
孩子的“内向”和“外向”,就像一枚硬币有正反面一样,并没有好坏之分,这是他独特的个性。不管是外向,还是内向,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礼物。  
三:各有优势  
内、外向的孩子,各有各的优势。  
外向的孩子就不用说,在我们的意识里,普遍认为他们长大后会更有出息。因为他们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性格开朗受欢迎,说话大声自信,容易被人记住。  
外向孩子的种种表现,似乎都指向一个词----“领导力”。他们这样的性格,长大更易成为有决策力、信服力的领导。  
但其实有研究表明,在领导者中,内、外向性格的人占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科学家|“出门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有出息?听科学家怎么说  
文章插图  
  
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格兰特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内向的领导比外向的领导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发现,内向的领导者跟下属相处时,会倾向让他们自由发挥。而外向的领导,会无意识传达自己的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员工的创造力。  
《内向高敏者》一书,更是详细地分析了内向者拥有的优势: 谨慎、专注、善于分析、持之以恒、有同理心等。  
  
  
  
科学家|“出门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有出息?听科学家怎么说  
文章插图  
  
在我们所知的伟大人物中,有很多就是内向性格的人。  
比如达尔文,如果他天天忙着社交、应酬,他就不会在独处中思考出生物进化论。  
比如村上春树,若不是拥有安静的性格,他也就不会埋头写出那么多享誉世界的著作。  
还有比尔盖茨,相比与人接触,他更爱呆在房间里自己研究技术。  
又比如巴菲特,如果独处对他来说是一种损耗,他也就不会持续几小时埋头在工作中。  
正因为内向性格的力量,让他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人生,达到了无人能及的成就。  
四:把孩子放到合适的位置  
之前看到一位妈妈,为逼儿子变得外向,规定他每天必须主动跟10个陌生人打招呼,并且强行把他推到人群中去。  
我们常常因为偏见和误解,要求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大方。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假外向”,并且出现严重的社交恐惧。  
  
  
  
科学家|“出门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有出息?听科学家怎么说  
文章插图  
  
面对孩子不同的性格特质,父母不妨放下焦虑,把孩子放到合适他的环境中去,让他的天赋发挥到最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