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什么都不用干”

来源 | 教育(ID:edu618)  
快到一年的开学季,幼儿园小班即将哭声一片,小学一年级面对准备文具、收拾书包将会各种手忙脚乱 。  
如果说孩子年龄小,上述“风景”尚情有可原,那么大一新生宿舍楼里父母们喜气洋洋地忙着购买生活用具、整理床铺、洗洗涮涮的热闹场面则多少会让人感觉不适……  
“你只管好好学习,什么都不用你干!”多少父母正在以“爱”之名走上养废孩子的道路 。  
01  
孩子什么都不干,错在父母  
“我想干”的时候,你不让我干!现在凭什么嫌我“什么都不干”?  
每个孩子曾经都是想劳动、爱劳动的可爱孩子,都曾经有过自理、自立和服务他人的强烈动机 。  
孩子想要通过自身努力,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愿望已经初露端倪 。  
可是,是什么让现实变成了:  
两岁时的女儿想要帮着包饺子,20岁的女儿等着妈妈把饭菜端上桌; 两岁的儿子想要自己洗袜子,20岁的儿子攒了一大盆臭袜子; 两岁的孩子听到妈妈说累了,挥动小拳头说“妈妈我帮你捶捶”,20岁的时候说“妈妈我好累,你帮我捶捶” ……  
为什么孩子会觉得父母的付出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地压榨和索取 。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工作中一言不合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地炒掉工作,甚至以“爷”自居?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长大后的问题,往往源自幼年 。  
千万莫到孩子成年后才追悔莫及,一定要顺应孩子自理、自立、服务他人的成长需求,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爱劳动的好习惯;  
不要忘记“德智体美”后面还有个“劳”,只有这样才是让孩子真正的全面发展 。  
家务|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什么都不用干”   
文章图片   
01  
孩子萌芽中的“自立”与“自理”,  
你get到了吗?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  
很多父母之所以会忽视,甚至否定孩子早期表现出的“自立”“自理”愿望,大多是因为不了解这种行为表现背后的意义 。  
没有意识到孩子想要自己吃饭,预示着他想要成为一个像爸爸、妈妈一样“有能力”的“大人”,没有理解这是孩子迈向自理的第一步 。  
因而会将孩子抢勺子、筷子等行为解读为“捣乱”,因而会嫌孩子弄得满桌子都是饭菜,责备孩子“诚心”给人添乱 。  
殊不知,孩子这种行为恰恰是想要学会吃饭,以少给父母添乱 。  
在幼年时期,只要洞察孩子的需要并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培养一个生活小能手其实并不难 。  
比如,当孩子还没有洗碗池高的时候,总是想要帮忙洗碗,这时候只要让他尝试着从洗自己的塑料碗或不锈钢碗开始,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来 。  
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通过练习获得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与信任,让他真正的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份子 。  
当然,孩子开始可能会很慢、洗不干净,不要紧,再偷偷帮他洗一遍就是了 。  
所以当孩子抢着扫地、擦桌子的时候不妨放手,将这项“工作”交给他 。  
家务|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什么都不用干”   
文章图片   
03  
让孩子干家务,竟然有这么多好处  
毋庸置疑,家务活动可以让孩子的家务技能得到提升 。但做家务的意义却并不在于劳动本身 。  
下面这幅图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于1973年提出的冰山模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