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现代诗歌鉴赏( 三 )

  
去探久已失落的世界  
看它殷勤带路的姿势  
和眷眷照顾着我的清光  
是那样熟悉而可亲  
不免令人怀疑  
它就是小时候巴山夜雨  
陪我念书到梦的边缘  
才黯然化烟而去的那枝  
每一截蜡烛有一段故事  
用蕊心细细地诉给火听  
桌上的那一截真的就是  
四十年前相望的那枝?  
真的就是吗 , 烛啊 , 我问你  
一阵风过你轻轻地摇头  
有意无意地像在说否  
有意无意地又像在说是  
就算你真是从前的那截  
在恍然之间被我认出  
又怎能指望 , 在摇幻的光中  
你也认得出这就是我  
认出眼前 , 咳 , 这陌生的白发  
就是当日乌丝的少年?  
1.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问烛》中“一截白蜡烛有心伴我/去探究已失落的世界” , 点出了抒情主人公是因“一截白蜡烛”而引发了对过往的回忆 , 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 。  
B.“每一截蜡烛有一段故事/用蕊心细细地诉给火听” , 蜡烛用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诉说给遥远的祖国听 , 但是却因迟迟得不到回应而无尽感伤 。  
C.这首诗选取蜡烛这个意象 , 借一截白蜡烛寄托思乡之情和华发之慨 , “四十年前相望的那枝?”让读者感受到了岁月的漫长和内心无尽的惆怅 。  
D.这首诗情真意挚 , 凝重深沉 , 作者用词含蓄而耐人寻味 , 未直接表达自己的哀思 , 却字里行间处处渗透 , 让读者始终笼罩在浓浓的愁绪之中 。  
2.下列对两首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它就是小时候巴山夜雨”一句中 , “巴山夜雨”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 指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 。  
B.此诗结构自由 , 不受节奏韵律的限制 , 用叙事性的笔触抒发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 , 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  
C.这首诗采用第二人称 , 亲切自然 , 便于作者直抒胸臆 , 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 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  
D.“这陌生的白发/就是当日乌丝的少年?”写出了自己离开家乡之久 ,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故国的深深眷恋 。  
3.《问烛》诗中“有意无意地像在说否/有意无意地又像在说是”,请结合诗歌理解其中的“是”和“否”的含义 。(4分)  
4.试分析《问烛》的题目命为“蜡烛”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参考答案  
1.(3分)B(“但是却因迟迟得不到回应而无尽感伤”属于无中生有 , 原文并未提及“回应”一事 。)  
2.(3分)A(以偏概全 , “巴山夜雨”借代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 而不仅仅是诗词 。)  
3.(4分)“是”指这一截蜡烛寄托了作者美好的回忆 。不管是眼前的蜡烛 , 还是小时候那一截蜡烛 , 它们都承载着“我”的故事 。  
“否”指眼前的蜡烛并不能让我重温儿时的美好时光 。在蜡烛的陪伴下念书追梦的乌丝少年现在已然白发苍苍 , 再也找不到以前的快乐时光 。  
“是”与“否”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因眼前蜡烛而引起的回忆与现实之间的错觉 , 虚实相间 , 看似恍惚实则明白 , 更增添了全诗的抒情色彩 。  
评分参考:每答出点的2分 , 给满4分为止 ,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 只要言之成理 , 可酌情给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