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自《上海译报》
领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
美国人教子十二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
5.声言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是巨大的 。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
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
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
11.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
12.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回家 。
摘编自《幼教博览》
印度的趣味教学法
一个德国人成功育儿的八条经验
德国人卡尔威特的一个孩子,在不满14岁时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他教育孩子的经验是:
1.不浪费孩子的智力 。当孩子咿呀学语时,就教他正确的语言,而不要把小猫说成“喵呜” 。
2.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独立思考解答 。
3.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要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复述 。
4.培养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有时父母故意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 。
5.开阔孩子的视野 。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 。
6.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
7.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 。父母应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决不敷衍 。
8.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
摘编自中国宁波网
美国人教子十二法则
多为孩子提供各种尝试机会
德国儿童擅长做家务在西方国家中是出了名的 。据悉,有的德国孩子甚至早在牙牙学语时便开始在父母的指导下学做一些最简单的家务活,如在用餐前帮助大人把餐具摆放端正等,尽管有时候仅仅是象征性的,他们干完了大人还得重来一遍 。但常此以往锻炼下来,德国儿童的动手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出类拔萃了 。
其中值得总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父母普遍愿意为孩子提供种种尝试的机会,因为他们明白一个浅显的却又被许多人忽视的道理——没有足够的尝试,也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
一、让孩子尽早地开始“第一次”
一个发育生长正常的儿童,到了2足岁后大多数会自然地出现摆脱母亲“控制”的倾向(在这些孩子们的眼里,他们总是将母亲的呵护视作是对自己的“控制”) 。他们往往会大声嚷嚷:“妈妈,让我自己洗脸!”“妈妈,我不要你喂饭,我自己会吃饭!”
虽然孩子第一次学习洗脸极有可能洗不干净,甚至可能边洗脸边忘乎所以地玩起水来 。但德国父母见此并不会沉起脸收起毛巾,或干脆代劳了事 。大多数的妈妈会在耐心具体指点的同时,对孩子的表现大加赞赏:“真了不起!我们的宝贝会自己洗脸啦!”
孩子第一次自己动手吃饭也许会弄脏了新衣服,或者搞得满桌狼藉,然而德国父母往往对此“视而不见”,反而满怀喜悦又诚心诚意地高声赞美道:“我们的宝宝真聪明,看他饭吃得多好,学得又多快!”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