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孩子记忆发展的特点】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 。实验研究证明:7、8岁孩子的记忆力和学前儿童比较起来,差别较小;约从9岁起到11岁,小学生的记忆量一般可比学前期增加一倍以上 。同时,一些心理学研究指出,孩子记忆诗篇的能力也是从7岁到11岁这一期间开始有显著增长的 。由此不难看出,小学生的记忆力还在不断发展,在不同生活或教育经验背景下,有些孩子起步快,有些孩子相对迟缓 。
如果我们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话,小学生的有意记忆逐渐占据主导位置,当然也并不排除无意记忆的作用 。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无意记忆的地位还很重要 。因为他们虽然已经能够进行有意记忆,但还非常不完善,很容易便游离开自己的学习任务,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有人说小学生记忆具有不清晰、持久性差的特点,记不准确、记不长久导致他们在回忆复述的过程中对信息的存储和提取困难,因此也就容易出错 。例如,有的学生在计算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时,忘了加1或退1;有时在草稿上计算是正确的,可抄到作业本上抄错了,等等 。
在解答复杂计算时,需要从记忆中检索和提取有关的运算性质、定律、公式等,对计算进行变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一道计算题可能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调用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怕麻烦、急躁、抢时间,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从而造成“记忆的错误和遗漏” 。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2000-199=1801,学生很容易算成2000-199=1911,这就与中间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有关 。同样,做进位加法时,也容易忘记进位 。特别是连续退位的减法、连续进位的加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原因就在于孩子记不完整中间的得数 。
许多教师观察报告说,小学低年级儿童在学习课文时,常常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反复背诵,这看似对他们最简单省事 。如果要求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加进去,找出重难点、重新排序,或者用自己的话复述,那就显得困难了 。这个倒不是说孩子懒、不善于思考,而是与他们的学习经验、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思维主动性等因素有关 。所以当我们说孩子因为记忆的错误和遗漏导致粗心的时候,可能更需要通盘考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再“对症下药”,予以特定记忆法的指导 。
- 秋天作用幼儿 秋天孩子喝什么汤最好
- 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家长有吗 腺样体切除手术费5万
- 你们都备孕多久才要的孩子 静脉曲张瘙痒用什么方法止痒
- 应该给职业女性送什么礼物 30岁左右的女孩子送什么礼物
- 孩子病毒感染发烧吃什么食物好呀 孩子发烧之后吃什么比较好
- 和领导吃饭谁付钱 请女孩子吃饭注意事项
- 13岁考上清华,其母直言:孩子小时候做好这2点,很关键
- 女性有哪些危害 女孩子自位的危害
-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法
- 孩子发烧不打针不吃药 退烧的最快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