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大拇哥教案反思

  

小班社会大拇哥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小班社会大拇哥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学习儿歌,有表情地会朗诵儿歌,通过观察图片、手指等游戏了解儿歌,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大拇哥教案吧 。  
教学目标:  
1、学习儿歌,有表情地会朗诵儿歌 。  
2、通过观察图片、手指等游戏了解儿歌 。  
3、感受同伴之间的游戏乐趣 。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  
活动准备:  
1、手指画一张 。  
2、幼儿用书一套 。  
3、磁带 。  
活动过程:  
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幼儿的趣味性,然后提问幼儿故事中所包含的几个问题 。?  
如:故事中讲述的手指妈妈有几个宝宝,宝宝的名字叫什么 。  
展示幼儿图书,手指画面提问有关手指的问题 。  
如:  
第一幅小孩指的哪个手指,手指叫什么名字 。  
通过简笔画,加深幼儿对手指的认识 。  
如:画个手指画,提问幼儿手指的名字 。  
通过场景、变换等魔术等形式来引导幼儿玩游戏、念儿歌,反复练习 。  
放磁带让幼儿伴读,之后一边伴读一边作动作 。  
幼儿与幼儿之间分角色表演,为巩固幼儿对手指的认识,以至于达到会说会唱儿歌的最终目的 。  
仿编儿歌 。  
如:小手指一起伸,看看手上几个宝 。  
1、2、3、4、5 。  
宝宝宝宝真可爱,妈妈紧紧把手搂 。  
大拇哥最懂事,二拇弟、四小弟都听话 。  
小妞妞最淘气,认为自己是老小 。  
总是欺负大拇哥、二拇弟、四小弟 。  
妈妈就是中三娘,每天搂着宝宝唱儿歌去看戏 。  
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  
活动反思:  
大拇哥,二拇弟,三姐姐,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这是我给小朋友上的一节语言活动《大拇哥》 。这首儿歌短小精悍,内容也较容易,主要介绍五个手指的名称,同时还能活动幼儿的手指,锻炼手部肌肉,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增加幼儿生活情趣,五个手指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团结友爱,从而潜移默化的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  
刚开始我玩了一个 “大拇哥睡觉、大拇哥起床”的游戏,由于小朋友基本上都认识大拇哥,所以在说大拇哥的时候进行得比较顺利,小朋友也玩得挺开心的,接下来我介绍的是二拇弟,我是大拇哥,我长得矮矮的、胖胖的,我在家里是大哥哥,我还有四个弟弟妹妹,你们想认识吗?我旁边的是我二弟叫二拇弟,教师引导幼儿向二拇弟问好,一方面是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幼儿认识二拇弟的过程 。  
然后继续玩二拇弟睡觉、二拇弟起床的游戏 。接着我以同样的方法认识其他三个手指的名字及主要特点 。  
三姐姐:站在中间,个子最高;四小弟:  
站在三姐姐和小妞妞之间,不高也不矮;小妞妞:个子最小,又矮又瘦,站在最后面 。  
这一环节下来幼儿对三个手指认识得比较好了,有了这个环节铺垫,以便更好地进  
入到下一个环节来学习儿歌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们利用手指偶的形式,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孩子学得很投入 。  
一节课上下来孩子们基本已掌握了儿歌的内容,并能边念儿歌边用动作表示 。  
从这一活动中我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可在教育中使用一些拟人的手法,多利用一些教具,多采用一些游戏的形式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及方式,让孩子们喜欢、接受,学起来也更加的轻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