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掠走了男人的的气概( 四 )

  
首先 , 学校教育漠视性别差异 , 男孩的一些好动、竞争与叛逆的天性往往被当成缺点 , “资产”变成了“负债”;而且 , 应试教育强调动脑而不注重动手能力 , 天性“想跑想跳”的男孩被按在座位上学习 , 缺乏应有的运动锻炼;接着 , 学校和社会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 , 把“成绩搞上去”当做唯一要求 , 使男孩深感挫败;此外 , 现在学校里大部分教师是女性 , 教育环境中缺乏男性教师 , 这种教育方式也对男孩的成长不利 。  
【谁掠走了男人的的气概】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 有男童子军、女童子军 , 在日本有男孩节、女孩节 , 但在中国 , 人们几乎不考虑性别差异的影响 , 即使是体育课 , 许多学校也没有考虑到男女不同的体质特点 , 男女一起上体育课 。在“男女平等”的大旗下 , 中国学校以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式、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男孩和女孩 , 而这恰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  
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是给男孩和女孩选择的自由 , 并在法律上保障这种自由 。例如 , 根据男孩的生理特点和需求 , 让男孩有足够的运动 , 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 这是对性别差异的尊重 。  
除此之外 , 家长也应在日常的教育中减少对男孩子的溺爱 , 让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多经历一些挫折 , 让他们尽早地明白责任的含义 , 切忌因为爱而让男孩成为温室的花朵 , 无法经历风雨的洗礼 。采访人员 王铁  
硬朗的脸庞、个性化的胡须、健美的肌肉 , 都会散发出“男人味” 。  
网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