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原因

1942年由Terry在因白瞳症及视力不良而受检的婴幼儿中发现 。当时推测这种位于晶体后的纤维膜为先天性晶体血管膜之遗迹,称为晶体后纤维膜增生症(retrolentalfibroplasia),1949年Owens经临床观察证实,本病在纤维膜形……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疾病概述  
1942年由Terry在因白瞳症及视力不良而受检的婴幼儿中发现 。当时推测这种位于晶体后的纤维膜为先天性晶体血管膜之遗迹,称为晶体后纤维膜增生症(retrolentalfibroplasia),1949年Owens经临床观察证实,本病在纤维膜形成之前,尚有一个活动期,并非先天异常 。1950年Heath命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原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原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因病理  
一般均有出生后在温箱内过度吸氧史 。吸氧时间越长,发病率也越高 。但也有认为是由高浓度给氧后迅速停止,使组织相对缺氧所致,与吸氧时间知短无关(Jacobson,1992) 。无吸氧史者,亦可因胎儿血红蛋白(fetalhemoglobi)氧饱和度的急激上升、胎儿氧分压(fetalPO2)转入新生儿氧分压(neonatalPO2)时的急激发换等导致本病 。此外,母体贫血及多胎儿等,亦为本病发病的原因之一 。  
胎儿早期视网膜发育玻璃体动脉与脉络膜供给营养 。胚胎100mm时,玻璃体血管穿过视盘,同时有小分支自视盘伸周边视网膜 。初时仅见于神经纤维层,晚期始达深层 。正常胎儿在6~7个月时血管增生显著 。早产儿视网膜尚未发育完整,以周边部最不成熟 。处于高氧环境下,视网膜血管收缩、阻塞,使局部缺血、缺氧、诱发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等一系列改变 。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穿过内界膜向视网膜表面发展并伸入玻璃体内,由于渗出玻璃体内血管机化,在晶体后形成结缔组织膜,亦可因牵引引起视网膜脱离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  
常见于出生后3~6周,临床上分成活动期及纤维膜形成期(Reese,1953) 。  
相关链接 护理早产儿必须至少闯三关早产宝宝的十一种营养需求在家如何照顾早产宝宝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