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买菜”背后的流量焦虑( 三 )

  
2018年在上市仅一个月后,美团就重新调整了组织架构,在美团到店和到家两大事业群之外,针对新业务独立出小象和快驴(to B)两个事业部,足见美团对生鲜业务的战略性布局 。  
但生鲜业务毛利率颇低,即便是年营收超700亿元的永辉超市净利率也仅为1.41%,每日优鲜CEO徐正甚至形象地将生鲜零售比喻为”撅着屁股捡钢镚” 。  
美团加速布局生鲜业务,无非看重高频消费背后的流量补给——手机菜篮子是本地生活服务的最佳入口 。而以三餐饮食高频消费带动旅游、酒店等低频消费,实现本地生活服务的横向链接,大概率是美团的野心 。  
但在流量逻辑下,美团新业务尚无反哺能力,短期内仍需抱紧美团外卖的大腿 。  
美团2019年Q3财报显示,虽然餐饮外卖业务交易金额同比增长了40%,但餐饮外卖占总营收比重也从54.9%增长至57.5%,足见美团对餐饮外卖业务的倚重 。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即便美团实现盈利,也仍然是一家依靠流量存活的公司 。至于”买菜””生鲜”等新业务,其流量也是依靠餐饮外卖流量入驻的新市场所带来的 。  
一个难以忽略的事实是,餐饮外卖这个流量池也并非取之不竭 。  
虽然美团餐饮外卖收入仍保持增长,但细究下来,其业务同比增速放缓趋势明显 。2019年Q3美团餐饮外卖营收同比增长40%,而这一增长速率在2018年为54.4% 。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整个外卖行业都在面临增长瓶颈 。  
根据易观发布的《2019Q3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数字化进程分析》,2018年Q2、Q3,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还能保持45.7%和40.8%的环比增长,到2019年的Q2、Q3,其环比增长率则下降为23.1%、11.0% 。  
流量红利枯竭之余,美团还将面临边界扩张带来的组织和管理难题 。  
在TMT评论人王如晨看来:从逻辑上看,企业的扩张没有边界,但一个组织是有边界的,毕竟市场和企业服务仍有天花板 。  
资本市场的确需要新故事,但比起为流量账单而焦虑,美团也许更需要在向新业务全速奔跑前,稍作整顿再出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