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1~2年尚未受孕或未能生育者,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在25个国家的 33个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约有5%~8%的夫妇受到不孕症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不孕症的患病率可高达30%,我国约为6%~15% 。全世界的不孕患者人数约为8000万—1.1亿 。
流产、性传播疾病等相关 。
压力来源
生命的创造是一个伟大复杂的过程,同时也应是每个人与生俱有的能力 。
一对夫妇结婚以后,自然就面临着生儿育女的问题,孩子将是他们以后生活的一部分 。生育与否,应出于夫妇双方的主观愿望 。但对于不孕的夫妇来说这一主动选择的权利被剥夺了 。所以,不孕患者通常都怀有许多复杂的心理特点,有较重的心理压力 。这种心理压力有以下几个来源:
1.亲朋好友和环境 。
来自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的关心、同情,或鄙视 。在我国,传宗接代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心中,尤其是在农村和比较偏远地区 。这使不孕患者背负了很大的压力 。双方父母的过度关心也是造成不孕夫妇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
2.自身压力 。
来自自身的生育要求 。有些夫妇一旦解除避孕,便迫切希望怀孕,渴望有自己的孩子,并对哪一月怀孕,哪一月生,属猪属马等问题作了详细计划,并备好了各种育儿设施,对亲朋好友也广而告知 。
一旦达不到目的,则失望沮丧,焦虑不安,同时怀疑自己是否具有常人的生育能力 。
3.自身的承受能力 。
患者对自身疾病有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心理压力的来源之一 。患不孕症病程长短、病因的不同、治疗过程以及患者本人家庭的社会文化背景都会影响到患者所承受的压力 。患者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越低,患者所承受的压力越高 。治疗过程中的期待则更易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比如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患者在胚胎移植后等待结果的两周内,许多患者承认自己非常紧张,甚至影响睡眠与饮食 。
一旦治疗失败,立即陷入情绪低谷,悲观失望,不能自拔 。
心理特点
1.抑郁家庭及配偶的冷漠和指责,多次的检查,尝试性的治疗,多次治疗的失败使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和命运也表现出不理智,这些患者常变得怨天尤人,抑郁失望,甚至开始否定自己的一切 。
2.恐惧感在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和失败后,患者感情上明显受到压抑,而在压抑的背后同时潜伏着强烈的恐惧感 。怕去医院,怕见医生,怕检查,怕开始新一疗程的治疗,怕面对再一次的失败 。
3.孤立感不孕症对患者夫妇来说,永远是一个令人难堪的话题 。被确诊患不孕症后,他们通常选择秘而不宣、避而不谈的策略,试图摆脱社会活动以减少人际间的交往,躲避引起他们痛苦的人和事,因此易产生孤立感 。
4.处事偏激不孕患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往往比较偏激,对自己病情的认识不够理性 。没有人会想到自己会得不孕症,因此第一个感受便感到意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于是他们采取否认的态度来进行自我防卫,自我欺骗,对别人的关心、帮助采取极为反感的态度,无法接受医生以及身边的人对他们病情的客观评价 。
不孕不育虽然不是致命性的疾病,但它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夫妻感情破裂、家庭不和、离婚等 。对大多数不育夫妇来说,“不孕症”是其生活中经历的最有压力的事件之一,极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和精神压力 。因此“不孕症”不但是一种疾病,更是一种心理创伤 。目前,在不孕症的诊治过程中,对患者夫妇心理问题的关注已受到了极大重视 。
- 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心理因素引起的性功能障碍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