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二 )

  
“好”,是儿童歌曲可以广为传诵的前提条件,但好歌不一定都能广为传诵 。著名儿童音乐家潘振声认为,中国的儿童歌曲并不少,我们国家有很多优秀的儿歌词曲作家,也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但由于少儿歌曲宣传、推广的渠道不太畅通,以致这些歌曲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被大家所认识,为大家所传唱 。  
1992年,山东一批音乐界人士曾经推出《中小学生卡拉OK100首》的磁带,其中包括《大家一起来》、《太阳少年》、《让我们荡起双桨》等适合青少年演唱的歌曲,但效果并不理想 。  
好的儿童歌曲本来就为数不多,加之推广不力,一些成人歌曲、“另类童谣”便乘虚而入了 。这些歌曲虽说不上对他们有多少实质性的毒害,但孩子陶醉于成人歌曲的旋律和想象中,至少是不合适的 。  
唱响儿童歌曲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从许多脍炙人口的儿歌广为传唱,到现在的优秀儿歌匮乏、儿歌变味,这中间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采访人员采访了江苏省多位音乐界权威人士,他们认为,市场推广不力、社会关注不够、音乐界内部创作积极性不高,是现在鲜见优秀儿歌传唱的主要原因 。  
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儿童歌曲创作队伍,词曲作家乔羽、潘振声、李幼容、晨枫等人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 。然而,近年来从事儿歌创作的人越来越少 。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的一位老师认为,儿童歌曲的歌词创作非常重要,歌词应符合儿童的感情需要 。如《长江我的家》,寓意深刻,朗朗上口,极具童真、童趣和童情,易于流传 。创作完成后,受到了乔羽、徐沛东等音乐界、电视界专家的好评 。此外,儿童歌曲创作也要与时俱进,《长江我的家》之所以能成功,也在于这一主题创作是在港澳刚刚喜庆回归、人民期盼台湾早日和平统一的大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是对少儿以艺术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 。老师、家长们也有好评 。  
对于怎样才能创作出好的儿童歌曲,潘振声说:“没有什么神秘的!我创作歌曲,就是拿着本子和笔,认真地观察生活,把生活中有意义的镜头、老师同学的真实感受,编成歌,配上曲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作者乔羽的秘诀则更简单:喜欢小朋友,并拥抱一颗童心 。  
儿童歌曲缘何唱不响?词作家晨枫说,歌曲的市场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作者队伍的青黄不接,因为少儿歌曲很难在市场上直接获取效益 。一些地方政府热衷明星效应,可以几十万、上百万元的高价出手邀请明星作客,却不愿为儿歌创作这个“冷门”加热 。近些年,各地都在开展“文艺精品”活动,却很少听说哪个地方能为孩子们编创几首“精品儿歌” 。音像公司与作者签约也只是写流行歌曲,很少写儿童歌曲 。  
采访中,创作者们一致呼吁:电视应该发挥其很好的强势媒体作用,辟出更多的空间来播放少儿歌曲 。眼下,很多广播电台并没有专门的少儿频道,即使有,内容也不够丰富多彩 。  
有关专家认为,就创作者而言,要热爱儿童歌曲的创作工作,并经常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汲取灵感和养料,创作符合他们特点的“流行歌”;就社会而言,各方面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优秀儿童歌曲“流行”起来 。  
摘自《光明日报》(J-0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