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山谷回声真好听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山谷回声真好听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音乐活动山谷回声真好听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学唱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对唱的快乐,能用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中的“原声”和“回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山谷回声真好听教案吧 。  
设计思路:  
《山谷回声真好听》是小学二年级下的音乐教材 。因为是回声,所以歌词中反复的部分较多,部分旋律对大班孩子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唱兴趣?在活动中以 “回声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在一遍遍倾听、感受、游戏中轻松学唱歌曲 。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对唱的快乐 。  
2.能用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中的“原声”和“回声” 。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  
活动准备:  
1.孩子已有回声的经验  
2.图谱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回声”的游戏 。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回声的事情?  
师幼回声游戏 。  
2.理解歌词和旋律  
师:  
有一群小朋友在玩回声游戏呢!听一听,他们在哪里玩呢?  
(1)清唱第一遍  
提问:小朋友们在哪里玩回声游戏?(出示图谱)  
(2)钢琴伴奏第二遍  
提问:小朋友在向谁问好?(出示图谱)  
师幼回声的游戏 。  
(3)音乐伴奏第三遍  
提问:山谷里还有其他回声,你们听出来了吗?(根据孩子回答出示图谱)  
这个回声出现了几次?这两个回声一样吗?会有什么变化?  
师幼回声的游戏 。  
(4)音乐伴奏第四遍  
提问:  
最后一句“乐得我们哈哈哈哈笑”和前面的原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师幼练习 。  
3.学唱歌曲  
师:山谷里有这么多回声呀!我们一起来玩回声的游戏 。(完整出现图谱)  
角色扮演  
4.延伸  
活动反思:  
这么多年,自己也承担了不少的公开课,从未像本次送教活动中那样“纠结” 。纠结在于对教材的处理,纠结在于发展部分游戏化的设计 。在林组长手把手的指导下光试教就试教了好几遍 。原本以为目标的定位较到位,环节安排较流畅,然而执教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并未被调动,老师上的“汗流夹背”,孩子却“无动于衷” 。  
问题出哪里了?在聆听名师、各位研究员点评时,其实大脑里还是“一团糟” 。直到自己静下心来比对叶老师的教学活动,回过头再去反思自己的活动,才恍然大悟,终于寻找到了音乐活动中学习障碍 。  
一.教材的分析须“到位”  
姚老师点评活动中说到了歌唱活动的“核心问题”,这也是我在执教中最大的问题 。在分析教材时,我把重点放在“能用声音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中的原声和回声” 。也想到了原声和回声对比用音频的效果会比老师的范唱好 。但是因为在处理降调过程中遇到了技术上的问题,最终还是放弃了音频的使用 。而老师在示范歌唱时无形中强调了“原声”的“强”,从而压抑“回声”,不仅仅破坏了原先音乐的“优美”,更抑制孩子们的大胆表现,效果可想而知 。  
我不禁想起了谈亦文老师在音乐活动常见学习障碍一文提到的“教师的自身情绪、歌曲示范都和音乐本身所要求的情绪不协调 。只有当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幼儿的情绪体验达到同一频率时,师幼间才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上的共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