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应常常会在家庭教育中出现 。当孩子不听话 , 不照母亲要求做事时 , 心烦意乱的妈妈便会反反复复地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作同样的批评 , 使孩子从不安——不耐烦——反感讨厌 。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我偏这样做”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
一项跨国比较研究表明 , 不论是中国、日本还是美国的孩子 , 最不能忍受的是母亲的唠叨 。面对喋喋不休的妈妈 , 他们先是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 倘若母亲仍未停止训斥 , 他们只能“揭竿而起”——顶嘴反抗了 。
孩子如此 , 名人也不例外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去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 , 牧师精彩的演说确实让他感动 , 因此他准备捐一笔钱 。十分钟后 , 他开始对演讲不耐烦了 , 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十分钟 , 牧师仍未讲完 , 他决定一文不捐 。等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 , 开始募捐时 , 马克·吐温出于愤怒 , 不仅未捐钱 , 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块钱 。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而反抗的现象 , 被称为“超限效应” 。
超限效应常常会在家庭教育中出现 。当孩子不听话 , 不照母亲要求做事时 , 心烦意乱的妈妈便会反反复复地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作同样的批评 , 使孩子从不安——不耐烦——反感讨厌 。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我偏这样做”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
所以 , 妈妈应向那些聪明的父亲学习 , 批评不在话多 , 而在于实际效果如何 。对孩子的过错 , 应坚持“犯一次错 , 只批评一次” 。如非要再次批评也必须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 而不要简单地重复 。这样才会避免孩子“皮皮塌塌” , 什么都不在乎的消极表现 , 而孩子的厌烦或反抗的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
更多推荐:
孩子玩玩具也会开发智力
应鼓励孩子大胆创新
怎样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
每个孩子都有其学习语言的独特方式
不可忽视孩子的精神疾病
【不做“唠叨妈妈”】
- 请问不做手术能消除吗 脂肪瘤会自己消失吗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那些不做满月发汗的产妇最后都怎样了 满月发汗中药包多少钱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