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说教孩子时,三种常态化表现会起“反作用”,说教也要讲方法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 ,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父母似乎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小时候不会说话哇哇大哭时 , 你会崩溃到想要咆哮;等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顶嘴时 , 你又会被气得暴跳如雷 。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 , 说教也成了父母最常挂在嘴边的“唠叨” , 时不时地拿出来杀一杀孩子的威风 。   
可豆爸需要提醒你 , 你有没有发现 , 你说教的次数越多 , 宝宝反而对你的话越来越不“感冒” , 这其实就是父母的说教起到的反效果 。   
父母说教孩子时,三种常态化表现会起“反作用”,说教也要讲方法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不光是说教 , 父母的其他三种常态化表现 , 同样能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 。   
父母说教孩子时 , 三种常态化表现会起“反作用” , 说教也要讲究方法  
豆爸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个视频 , 内容是小时候和父母要钱的一个片段 , 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你给我五毛钱” , 妈妈的回答是:“我看你像五毛钱” 。   
或许在十几二十年前 , 这句话对于那些厚脸皮的宝宝来说还算是正常 , 可对于现在的敏感宝宝来说 , 别说父母的拒绝 , 父母日常的三种常态化教育方法 , 都会让引发宝宝的抵触情绪 。   
【情绪激动抗拒型】:让孩子毫无还嘴之力  
遇到喜欢的东西 , 即使是在人来人往的商场 , 宝宝也总是要躺在地上撒泼打滚 , 非要逼着父母答应不可 。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 , 许多父母都会对孩子提出来的“非分”要求立马火冒三丈 , 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指责孩子 , 甚至当着其他人的面动手打孩子 。   
这样做的结果无非有两种:第一 , 孩子不吃这一套 , 死皮赖脸地通过各种方式来威胁父母 , 以此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第二 , 无条件服从 , 默不作声地承受着父母的责骂 。   
父母说教孩子时,三种常态化表现会起“反作用”,说教也要讲方法  
文章图片  
可无论是哪种结果 , 对于孩子来说都没有起到实际的说教意义 , 即使父母将孩子好好教训了一顿 , 孩子归根到底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换句话来说 , 他们记不住自己的错误 , 反而只能记住父母的怒火和打骂 。   
正确的做法是 , 遇到撒泼打滚的宝宝 , 父母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忽视 , 静静地在旁边看着他 , 发现无法实现自己的企图后 , 宝宝自然会意识到这一招没用 。   
在宝宝情绪冷静下来之后 , 父母要耐心地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个玩具?家里的玩具和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给孩子买?这三点一定要表达清楚 。   
只有给出孩子充分的理由 , 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在无理取闹 , 从而记住错误 。   
父母说教孩子时,三种常态化表现会起“反作用”,说教也要讲方法  
文章图片  
【明知故犯无赖型】:没有足够的信服力来教育孩子  
我们经常会教育孩子玩手机、看电视不好 , 可是在孩子面前我们依旧抱着手机不能自拔 , 看电视的时候更是开心到哈哈大笑 , 转头却对孩子说一句:“赶快去写作业 , 电视有什么好看的?”  
试想一下 , 这可能吗?  
答案显而易见 。 你明明知道孩子难以抗拒这些诱惑 , 在孩子面前却明知故犯地耍无赖 , 又怎么让孩子信服你的说教能力呢?  
正确的方式是 , 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 不论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从自身做起 , 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说教变得更有信服力 。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 我们评判孩子的时候先看看自己做的对不对 , 如果不对改正之后再去说教孩子 , 这才是教育孩子的根本所在 。   
父母说教孩子时,三种常态化表现会起“反作用”,说教也要讲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