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说教孩子时,三种常态化表现会起“反作用”,说教也要讲方法( 二 )

  
文章图片  
【迫不及待反攻型】: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  
外出前 , 妈妈和孩子说好几点回家 , 可是到了时间孩子却反悔 , 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发脾气:  
出门前都说好的 , 你这样的话以后也别想着出来了 , 自己在家待着吧 。   
父母这种迫不及待反攻型说教方式或许孩子小时候还能应付得了 , 毕竟孩子禁不住吓 , 生怕你下次就不带他出来 。   
可长大后的他们可能就不会这么无条件顺从 , 小心思更是把你拿捏的稳稳的 , 甚至还会和你对着干 , 反正就是不接受你所发出的指令 。   
父母说教孩子时,三种常态化表现会起“反作用”,说教也要讲方法  
文章图片  
这个时候你就会想孩子怎么变成了这样 , 一点都不如小时候听话 , 殊不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已经了解了你的套路 , 自然也就不会放在心上 。   
正确的方式是 , 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 , 否则自己就是言而无信的人 。   
如果举一个例子效果会更好 , 采用互换身份的方式来模拟场景 , 让孩子知道这样做对方心理是什么样的感受 , 简单的道理用在他自己身上 , 效果就会显而易见 。   
父母之所以会出现上面三种错误行为 ,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错误理解了说教的真正含义 , 说教从来都不是为了打压孩子 , 相反 , 说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直都是要将孩子拉到自己的“战线” 。   
父母说教孩子时,三种常态化表现会起“反作用”,说教也要讲方法  
文章图片  
父母说教为了打压孩子 , 而是让独立的他们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  
事实上 , 我们每一次地说教都是让孩子认同自己的观点 , 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他们不听话的情况发生 。 父母如何做才能让他们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  
好好说话 , 不要只知道发脾气  
学会倾听 , 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父母说教孩子时,三种常态化表现会起“反作用”,说教也要讲方法】适时鼓励 , 让孩子有成长空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