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白瓷的鉴别六法 邢窑白瓷鉴定

  

邢窑白瓷的鉴别六法 邢窑白瓷鉴定
  
文章插图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烧造 。  
窑址位于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  
但由于烧造年代距今较远,其工艺特点并不像明清瓷器那样为人们所熟悉 。因此,有邢窑爱好者总结了邢窑的部分鉴别要点,文章简短精炼,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  
邢窑遗址考古发现至今已有三十年,三十年来真假邢窑白瓷共生 。怎样进行邢窑真伪鉴别:  
第一,目前在市场见到赝品邢窑白瓷,工艺粗糙,不具备邢窑工匠高超的技艺,技术低劣,修坯不精,造型也没有真品的十分之一;真品邢窑做得端庄规矩、精美,棱角分明,刀切斧断,干净利索 。  
第二,现在一些小作坊用现代手段加工制作,烧制瓷器燃料是煤、煤气,或是用电烧制,也有用柴烧制的,但白瓷白度过高,胎质极为精细,总有一种新的感觉,缺乏真品所具备的韵味 。  
唐代邢窑白瓷质地再优良,工艺再先进,也是有时代的局限性 。而邢窑白瓷一般都是用柴烧制,窑炉不是很大,很多白瓷中泛青,在积釉处闪有水绿色,这也是辨别新、老邢窑白瓷的手段之一 。  
第三,仿制邢窑白瓷由于加工时间短,密度不够,手感不好,有发飘之感、也有的极为沉重,有坠手之感 。  
坯体和釉的结合掌握不好,造成坯体和釉收缩不一致,产生裂釉现象;而真品邢窑白瓷轻盈精致,手感适中,轻重适宜,舒服顺眼 。  
第四,赝品釉层稀薄,白度高,洁白光亮 。白中不泛青,而是白中泛灰 。  
唐代邢窑白瓷釉质细,釉光莹润,色调偏冷 。正如唐人陆羽所说的那样:“邢瓷类银” 。的确如此,邢窑白瓷是如银似雪 。  
第五,唐代邢窑白瓷款识:邢窑白瓷款识常见的有“翰林”、“盈”字款等 。阴刻款识较多 。  
最初资料表明“翰林”款一般都刻在罐底部,俗称翰林罐 。而“盈”字款一般都刻在碗底 。  
但在这三十年里,通过挖掘和出土发现,“盈”字款刻在罐子、执壶及其它器物上的也不少 。因此,目前也称呼“盈”字罐、“盈”字执壶等 。  
而“翰林”款刻在碗上也有两例,一例是在网上看到刻写有“翰林”款邢窑白瓷碗;另一例就是笔者也收藏到一件邢窑白瓷玉璧底碗,“翰林”二字刻写在玉璧底中部 。  
第六,款识辩伪:唐代邢窑白瓷翰林、盈字款,均是在器物成型后、烧成前刻划于器物外底部,字体清晰,笔画遒劲,当由具备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陶工所刻划 。  
“翰林”二字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竖着刻写;而“盈”款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赝品邢窑白瓷刻款,字体呆板拘谨 。  
目前在邢台有几家在生产邢窑白瓷产品,那只是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使用的原材料基本都是景德镇瓷土,制作的白瓷,胎极为细腻,釉色发青,不是纯白的那种白,而是白里透青,青中透白,是十足的影青瓷 。  
【邢窑白瓷的鉴别六法 邢窑白瓷鉴定】外地仿制邢窑白瓷的比比皆是,只是胎釉比本地仿制的要白,但工艺不及本地制作的工艺品质量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