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岗头遗址
位于临城县西北4公里处的岗头村北侧 , 南临泜北渠 , 岗头至祁村公路从中穿过 。地表遗物较多 , 散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 。1980年冯祁公路施工时曾挖出两座馒头形残窑 。出土标本有碗、执壶、瓶、盒、窑具等 。时代为晚唐、五代 。
4、澄底遗址
位于临城县西北3公里处的澄底村东北侧 , 南郝公路从中穿过 , 据调查 , 在修公路时 , 曾挖出过一座窑炉 , 窑壁由耐火砖砌成 。如今 , 在公路的南侧只残存一些已经扰乱的瓷片堆 。时代约为五代、北宋 。
5、射兽遗址
位于临城县西北1.5公里处 。遗址分两部分:一部分在村北 , 一部分在村东南泜河北岸 。村北部分破坏严重 , 堆积层厚0.6米 , 以烧制黑瓷为主;村东南部分约3万平方米 , 堆积层厚1—2米 , 遗物以白瓷为主 , 兼有黑瓷和三彩 。出土标本有碗、盘、盏、钵、瓶、鸡腿瓶、杯、炉、三彩人物俑、窑具等 。时代为北宋晚期至元代 。
6、南程村遗址
位于临城县西南1.5公里的南程村北 , 遗物分布范围约9万平方米 , 堆积层厚0.6—1.5米 , 局部暴露由窑具和瓷片构成的堆积层达2米 。遗物以白瓷为大宗 , 兼有黑瓷、酱瓷、褐瓷等 , 并有款识和题字作品 。装饰方法为铁锈花、梅花点及刻花图案等 , 窑具主要有桶状匣钵、支圈、窑戗 。时代为金 。
【五代十国邢窑白瓷】7、解村遗址
位于临城县东南3公里的解村西北 , 泜河南岸 。共两处:一处距解村80米 , 约2000平方米 , 文化层厚0.2—0.6米;另一处距解村约1公里 , 西依钓盘山 , 文化层厚0.3—0.8米 。两处内涵相同 , 遗物主要有白瓷碗、杯、盘、黑釉盘等 , 窑具多为支圈、垫珠等 。时代为金 。
8、山下遗址
位于临城县东南4公里 , 遗址分布在村东和东北 。村东部分遗物散布面积约3.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1.6米;村东北部分遗物散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 , 文化层厚0.4—0.8米 。两处遗物相同 , 有白瓷印花花口碗、印花折腹盘、瓜棱杯及盒、瓶、刻花模等 , 窑具有“石”字款桶装匣钵、支圈 。1991年又发掘出窑炉两座 。时代为金 。
9、陈刘庄遗址
位于临城县东南约5公里的陈刘庄村东 , 面积约3万平方米 。在村东有一条自西向东和一条自北向东的古河道 , 因两沟相交成十字形 , 故当地俗称“十字沟” , 窑址分布在沟的两岸 。根据遗存 , 东沟和北沟南端主要是隋代窑址 , 北沟北端主要是北朝窑址 , 南沟和西沟主要是唐、五代和宋、金、元代的窑址 。看到的标本主要有青瓷 , 也有一些粗白瓷和细白瓷 , 主要器物是杯、碗、盘、钵、瓶、粉盒、动物玩具等 。时代主要是隋唐 , 宋金元明清各个时期也有少量遗存 。
10、代家庄遗址
位于临城县东南6公里的代家庄村东150米的阶梯状台地上 , 台地北高南低 , 其东部为泜河 , 南北皆为冲沟 。遗址东西、南北各长约250米 。地表遗物有陶片、瓷片和窑柱、三角支钉等 。时代为隋、唐 。
11、磁窑沟遗址
位于内邱、临城两县交界处的东西磁窑沟之间 , 属丘陵地带 , 北依矸石山 , 中间有百泉河穿过 。面积6000余平方米 , 堆积厚度达4米以上 , 有灰坑和窑炉暴露 。遗物有灰白瓷 , 但最多的是黑瓷粗器 。在遗址北边的矸石山过去曾有人挖出过古代采矿留下的巷道旧址 。遗址附近也曾有过窑神庙 , 并有明代碑记 , 今废 。时代为金、元、明 。
-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 五代十国是什么朝代?共计54年的五代
- 五代十国是什么时期
- 五代十国中的后汉和北汉有什么关系 五代十国后汉是不是汉朝
- 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是什么意思 五代十国是什么时期
- 白瓷碗黄渍怎么去掉
- 五代十国后面是什么朝代 五代十国的时间顺序表
- 盘点最值钱的十种五代十国时期的古钱币 什么老钱币最值钱
- 一分钟看懂五代十国史 五代十国历史讲解
- 白瓷盖碗与白茶是一对极好的搭档 冲泡白茶白瓷盖碗是最佳搭档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