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很温柔|国药育儿知识小课堂:宝宝爱攀比?点进来看!问题出在哪一环?

阳光下很温柔|国药育儿知识小课堂:宝宝爱攀比?点进来看!问题出在哪一环?  
  
文章图片  
  
阳光下很温柔|国药育儿知识小课堂:宝宝爱攀比?点进来看!问题出在哪一环?  
  
文章图片  
  

  

相信许多父母都曾经从孩子那里收到过这样那样的要求 , 小到一个玩具 , 大到自家的房屋 , 孩子们之间的攀比似乎无处不在 。 “小小的年纪 , 怎么虚荣心那么强?”“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 怎么看到别人有就要买?”当父母们面对要求难以一一满足 , 又不知该如何化解时 , 难免心烦意乱 , 不知该怎么处理 。  
其实 , 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 , “攀比”的原因不尽相同 ,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归因 。 总体而言 , 孩子间自发的比较主要源于两点——物质差异和竞争意识 。  
  
01「 物质攀比 」  
敏感的童心刚接触社交之际 , 产生攀比的想法是非常自然的 。 孩子看到别的小伙伴有的东西 , 自然会想自己有没有;如果是两个人都有的东西 , 就会在意谁的更好 。  
孩子之间的攀比心实际上是想寻求大家的认同 , 并且从中找到自信 。 孩子会享受那种自己最好、让其他人都羡慕的感觉;相反地 , 如果发现自己无法获得大家的认同 , 或者自己缺少其他人都有的东西 , 就会产生自卑的感觉 。  
总爱「 物质攀比 」怎么办?  
针对孩子们物质上的攀比 , 小编为家长们归结了如下两种应对方法 , 给爸爸妈妈们参考——  
家长先调整心态 , 再做榜样  
物质之所以成为“攀比”的对象 , 就是因为多数人只盯着物质 , 而忘记了拥有物质背后的意义 。 家长在用坚定的语气向孩子阐述这个道理之前 , 首先要端正好自己的心态 。  
很多家长在被孩子问及“我们家有钱吗?和某某家比呢?”的时候 , 无论事实如何 , 总会觉得尴尬 , 这恰恰就是引导孩子的难处 , 所以家长需要先克服自己内心的不自信 。 比如 , 有时会为了掩饰自己“做不到”而去“贬低”他人;或者因为“害怕孩子将来要求得更多”而故意“贬低”自己 。 就像“我们不学他们 , 搞这些虚的”;或者“我们家就是穷啊 , 所以你更要好好读书” 。 当用这样的话语打压或者贬低时 , 家长的语气往往也是飘忽不自信的 , 此时自己就已经不自觉地陷入“攀比”的怪圈了 。  
正确的做法是——在和孩子互动时 , 一定要告知孩子客观事实 , 坦诚地说:“我们家还没有钱买这么大的房子”“爸爸妈妈还没办法带你去很远的地方玩 , 这个周末我们先一起去郊外转转好吗?也可以玩得很开心哦!”陈述事实不丢人 , 相反遮遮掩掩、甚至企图向孩子灌输“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是坏事” , 才是不可取的 。  
告诉孩子事实之后 , 家长需要继续帮助Ta挖掘背后的意义 。 比如说:“原来没豪车、不远行 , 一家人也能开心地出去玩耍 。 ”“不住在别墅里 , 并不影响请好朋友来做客啊 。 ”当孩子对情感、人与人之间的连结这些比物质更有价值的东西逐步加深了解后 , 就会自发地审视起攀比行为 , 明白“这样的比较没有意义“ 。  
  
选择性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部分条件优渥的家庭有时会对孩子的需求缺乏考量 。 实际上 , 无条件地满足孩子 , 只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 , 促使Ta不断和身边人攀比 , 从而把精力都放在物质追求上 。 所以 ,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 , 家长先要了解孩子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 是学习和生活必需品 , 还是为了和其他孩子攀比 。 若是为了后者 , 比较巧妙的做法是:在拒绝了孩子以攀比为目标的购物请求后 , 为Ta购置一些实用的必需品 , 并以此为契机 , 告诉孩子两者间的区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