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跳穴的准确位置图( 二 )

  
4、环跳穴配风市穴缓解治疗风痹 。  

环跳穴的准确位置图
  
文章插图  
【环跳穴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臀肌筋膜、臀大肌、坐骨神经、闭孔内肌(腱)与上下孖肌 。皮肤由髂腹下神经的外侧支和臀上皮神经的双重分布 。皮下筋膜发达 , 富有纤维和脂肪组织 , 臀部的后下部有肥厚而致密脂肪形成脂肪垫 。在臀大肌深面 , 坐骨神经由骨盆出闭孔内肌上方的梨状肌下孔 。该点的体表定位在骨客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向下则投影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稍内侧 。  
坐骨神经的内侧有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 , 血管及阴部神经、血管等 。神经下方的闭孔内肌腱及其上下方的上下肌均由骶丛的肌支支配 。  
【环跳穴主治】  
主要功效  
功能作用:健脾益气 。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 , 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  
配伍:配殷门、阳陵泉穴、委中穴、昆仑穴 , 有疏通经络 , 活血止痛的作用 ,  治坐骨神经痛 。  
配居髎、委中、悬钟 , 有祛风除温散寒的作用 , 主治风寒湿痹证 。  
配风池穴、曲池穴 , 有祛风活血止痒的作用 , 主治遍身风疹 。  
治疗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 , 下肢麻痹 , 脑血管病后遗症 , 腰腿痛 , 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 , 脚气;  
2、其它:感冒 , 神经衰弱 , 风疹 , 湿疹 。  
操作方法  
1、针尖略向下方斜刺2.0~3.0寸 , 局部酸胀 , 有麻电感向下肢放散 , 以治疗坐骨神经及下肢疾患 。  
2、针尖斜向外生殖器及少腹方向刺2.0~3.0寸 , 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 , 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 。  
3、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0~2.5寸 , 局部酸胀感 , 治疗髋关节疾患 。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 , 艾条灸10~20分钟 。  
【环跳穴临床运用】  
基本概述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骶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  
针刺拨罐环跳穴治疗睾丸疼痛  
针法:环跳穴取3寸毫针 , 垂直进针2.5寸 , 其余穴均用2寸毫针 , 垂直1.5寸 , 皆强刺激 , 留针30分钟 , 去针后拨火罐10分钟 , 每日2次 。功可温经散寒止痛 。  
10天为1个疗程 。主治睾丸疼痛 。  
针刺按摩环跳穴治疗痹症  
电针环跳穴  
环跳穴具有利腰腿、通经络之功效 , 常为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半身不遂等病证的首选穴位 , 尤其是坐骨神经痛患者 , 其症状以太阳经和少阳经循行部位疼痛最多 , 对该病针灸治疗效果独到 , 而针感能否传导至足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 治疗时舒展的下肢既有利于其它穴位和针刺 , 又利于经气的疏通 , 以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 。  
“痹证”此病乃由风寒侵袭、经脉受阻、气血瘀滞而引起 , 即“不通则痛”而引发 。受寒、受潮可为其诱发原因 。环跳穴与足三阳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 针刺环跳穴能疏通气血 , 治疗足三阳经所过之病变 , 最终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  
电针疗法:  
取腰3、4穴、环跳、阿是穴作为主穴;配穴: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等穴 。  
操作:  
腰3、4穴用1寸针 , 提插 , 寻找针感 , 一旦得气立刻出现电击样感觉沿坐骨神经通络传至足背足趾 , 反复提插2~3次即刻出针;环跳、阿是穴取3~5寸针 , 施以指针和毫针 , 指尖及针尖方向朝着足少阳经与足太阳膀胱经 , 得气后令患者缓慢移动患腿 , 已感疼痛减轻时 , 留针30分钟 , 并在环跳穴旁各3cm的正方形四个角上加5寸针各1针(“围针”) , 注意针尖指向环跳穴 , 对环跳、阿是穴较强刺激行针4次 , 注意出针后指导患者缓缓抬动患腿;对其他的穴位如阳陵泉、委中、昆仑等视病情予以补、泻手法 , 亦可适当施以捻转手法 , 然后用G-5806型电针仪连接 , 以连续波持续中等强度刺激;留针15分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