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家庭支持是应对成长危机的重要力量

_原题为:家庭支持是应对成长危机的重要力量  
咏梅 陈明  
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暗礁险滩,比如心理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极端行为,这也是令父母们特别揪心的问题。怎么才能及时预防、识别和应对孩子的心理危机、把我们的孩子养育得身心健康能量满满?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师大儿童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及青年作家雨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及时识别危机信号  
孩子在生活中产生负面情绪是难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发展成为心理危机,怎么及时识别?雨濑认为,首先需要对心理危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心理危机是指一个人无法用自己以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应对和解决当前的问题,即当前要面对的困难处境超出了现有的应对能力,由此产生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调。”  
她认为,判断是否为心理危机有三个标准:心理影响是否重大;是否引起急性情绪、认知、行为方式的改变,但不符合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以往的方式是否无法解决当前问题。  
边玉芳很认同雨濑对心理危机的定义,她认为心理危机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对破坏性事件的身心反应,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应。  
边玉芳介绍,心理危机往往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境遇性危机,即遭遇超乎寻常的意外事件,如亲人离世、车祸、天灾等;第二种是成长性危机,即在正常成长过程中,生活突然发生变化导致心理异常反应,如搬家、父母离婚等;第三种是存在性危机,即与重要的人生问题有关的焦虑或内心冲突,如人生目标、独立、承担责任等。  
雨濑介绍,面对心理危机时,儿童在情绪、生理和行为上都会有一些特殊反应,比如不同以往的悲伤、无助、低落的情绪,生理反应可能表现为失眠、做噩梦、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紧张出汗、心跳加快甚至呼吸困难等;行为上则可能表现为不想上学、行为退化、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畏惧夜晚等。  
边玉芳建议,家长要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和看待孩子的心理危机,防止两种现象的出现。一是过于害怕危机,“其实危机本身既是挑战也可能是成长的契机,一个孩子经历了心理危机的考验后,也许宛如重生,在心理品质和能量上会有新的提升。”二是认为心理危机离孩子很遥远,即使孩子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父母也不当回事。边玉芳说,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并不是偶发的,一定有端倪可寻,或者已经是长时间负面情绪的积累和各方面危机的叠加。  
边玉芳说,父母对危机信号的识别特别重要,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如果有过轻生的极端念头,或者总把极端想法挂在嘴边,父母一定要重视。如果此时父母不以为然,甚至用刺激孩子的话去激他,很可能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父母和孩子共同面对  
预防心理危机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面对。这既需要父母对危机有敏锐的觉察力,提高危机意识;也要父母平时给孩子做基础性心理建设。另外,孩子的心理危机往往和家庭有密切关系,父母也要注意,别让自己成为孩子心理危机的制造者。  
边玉芳说,好的沟通氛围很重要,“在关系良好、民主自由的家庭中,每个人都可以真实、安全地表露自己的情绪,而且亲子关系越好,父母也越容易判断孩子是不是处在心理危机中。”  
边玉芳认为,在一个家庭中发生亲子冲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彼此没有建立感情的连接。家庭支持是一个人在成长中得以应对困难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这部分支持,孩子遇到心理问题的概率会更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