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锅是怎么制造的( 五 )

  
当用砂锅烹煮食材时,砂锅能够持久而均衡地将外界热量不断传递给食物,使得食材能够均衡地接收到外界的热量,也有利于对食材进行全面的加热,在这样一种相对平衡的加热环境下,水分子和食物之间的相互渗透也更为方便,能够做到汤食混合一体,使食物更加入味,并且持续的时间越长,食物就越发鲜香可口,更能激起用餐者的食欲 。  
此外,砂锅还具有保温的特点,使食物的热量散失较慢,这对于不能及时用餐的上班族来说是一种福利 。  
在这些美食的背后,同样还蕴藏着大大的学问,例如,大家有想过为什么要用砂锅来作为盛放容器,而不用其它材质的器皿?又为什么将沸腾的汤水从炉子上取下后,汤水仍然会沸腾一段时间?  
这就要从砂锅的材质说起了,因为砂锅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属于非金属材质,而非金属的比热容(比热容可认为是改变一样物质的温度的难易程度)通常比金属大,传热能力比金属差,或者说传热速率比金属更为缓慢 。  
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在传热能力方面,非金属材质的“反射弧”显得更长 。  
因此,当把砂锅放在炉子上加热时,首先是砂锅不断吸收外界的热量,砂锅表面的温度已经远远高于100摄氏度,但由于砂锅的传热能力不强,因此砂锅内部的温度只是略高于100摄氏度,同时砂锅在被烹煮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的热量,即其本身还储存着大量的热能,当汤水沸腾后将砂锅从炉子上取下时,砂锅中储存的热量就会开始源源不断地向外排放,使得沸腾的汤水还能再持续沸腾一段时间,而金属材质的器皿通常吸热快,放热也快,因此就做不到这一点 。  
因此,用砂锅来煮食材,不仅能够做到传统意义上的色香味俱全,还能够将温暖保存下来并进行缓慢的释放,这不得不令我们感叹古人的智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