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岁的小孩子似乎总是不听话,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道理,譬如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无论你轻言细语还是严肃地说上多少遍,他们总是不肯听,因此常常令众多的父母烦恼 。

文章插图
仔细观察发现,不是小孩不听话,而是做父母的不会说孩子能听懂的话 。这种年龄的小孩已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但这种潜在的能力只有通过适合其年龄特点的说话方式才能够被激活并得到充分发挥 。那么,做家长的应该怎么说,两三岁的孩子才会听话呢?
借助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动画形象
两三岁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还不能直接依据父母口中的是、不是,要、不要,可以、不可以,应该、不应该等判断语句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但若把他们喜爱或厌恶的各种实物、形象作为“外力”,却可以对其行为起到鼓励或制止的作用,因为在这些物象当中,饱含着他们多种纯洁而深厚的情感 。譬如,小孩子都比较喜欢黑猫警长、白鹤阿姨、啄木鸟医生,讨厌毛毛虫、苍蝇、蚊子,害怕大灰狼、狗熊、刺猬等 。依据小孩的情感倾向,有意识地经常使用这些物象与他们交流,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小孩对这些物象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如冬冬睡觉不喜欢盖被子,爸爸说“天黑了,小朋友要睡觉了 。蚊子就会嗡嗡嗡地叫着说: ‘唉,我的肚子好饿呀,到小朋友的身上去找点吃的吧 。’冬冬,你身上盖好被子,蚊子使劲一咬,哎哟!这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好吃,还把我的牙齿弄歪了 。再找找好咬的地方吧 。”冬冬听完,乖乖地把被子盖上了 。此后,每当睡觉时,只要妈妈说一句“蚊子又要出来找吃的了”,冬冬就会主动地盖好被子 。
借助以小孩为“主角”的故事
快3岁的冬冬特别依恋妈妈 。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就哭闹不止,幼儿园的阿姨、家里的保姆怎么哄也哄不住 。有一天,妈妈尝试着编了一个故事讲给冬冬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故事是这么讲的:“有一个小朋友,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冬冬 。可是,这个小朋友给自己换了一个名字,叫跟—屁—虫,小名叫虫虫 。因为他总是像一条小虫子跟在妈妈的屁股后面 。他到幼儿园,班上的同学就问他:‘你就是虫虫同学吧 。’冬冬想:班上小朋友的名字都挺好听的,虫虫这个名字多难听呀,以后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再也不哭了 。于是,这个小朋友就又变成妈妈的好冬冬了 。”爱听故事是小孩的天性,在他们心目中,虚构的情节也是真实的生活,而且对故事的内容深信不疑,尤其是把他变成故事中的主角时,他对自己在其中的表现就格外关注,如果大家对主角的表现满意,他就会高兴和喜欢,并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主角的行为倾向;如果大家对主角的表现不满意,他就会反感或害怕,并在实际生活中避免主角的行为倾向 。这种说话方式在运用过程中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
借助小孩心目中“权威人物”
两三岁的小孩常常会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向你表达这样的意思:你这样做不对,我们老师说应该那样做 。也就是说,与小孩接触亲密、关系亲近的人的态度与行为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有效的引导作用 。我们不妨把这样的人称为小孩心目中的“权威人物” 。但小孩对待权威人物的态度有一个特点:当他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的话他不一定听得进去,而不在现场的第三者却有可能被当成权威 。譬如在家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可能成为权威 。在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有可能成为权威 。借助这些可亲可敬的人来引导小孩的行为,常常很灵 。例如冬冬夏天洗完澡后,不肯让妈妈往身上抹爽身粉,妈妈就对他说:“宝宝洗了澡,抹上这个粉就会感觉特别舒服,再也不长那种讨厌的红豆豆了 。你瞧,你的皮肤像白雪公主一样白,多可爱呀 。幼儿园的申老师知道了,也会高兴的 。”因为老师知道了会高兴,所以 “思想工作”很快就做通了 。
- 《向风而行》|《向风而行》李雨珩结局是什么 李雨珩喜欢的是谁
- 龙胆泻肝丸能治高血压吗 关于龙胆泻肝丸的副作用厉害吗
- 红薯叶敷面膜的做法 番薯叶的做法大全
- 排毒养颜胶囊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女人排毒养颜最好的药
- 乳清蛋白和全脂奶粉哪种好 最好的中老年蛋白质粉排名
- 50岁的人除了跑步快走 老年人的性功能如何维持
- 2岁宝宝怎样吃鳕鱼 一岁宝宝吃鳕鱼的做法
- 35岁去黄美白的护肤品 快速美白去黄的方法
- 每天都想吃辣的 想吐吐不出来吃什么药
- 你在喝醉之后是怎么醒酒的 过量饮酒的穴位按摩解酒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