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民族特色,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作文

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作文苗族的民族文化: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 , 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 。
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 , 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
风俗是:客人来访 , 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 , 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 , 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 , 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

苗族的民族特色,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作文

文章插图
艺术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 。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 , 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 , 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 。
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 , 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 , 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 , 很受群众欢迎 。
苗族有什么特点苗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苗族50%以上,生活在贵州,其余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地 。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一般几家或十几家形成村寨,但主要是和其它民族杂居 。苗族居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其地理环境可分土山型和石山型 。
苗族语言使用苗语,但多通用汉语 。苗族主要从事农业,妇女长于刺绣、蜡染、剪纸 。土山型地区的苗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而石山型地区以玉米为主食 。老少爱饮酒,每当劳累归来,要喝上几口,以恢复疲劳感到快慰 。待客无酒,以为失礼 。苗族人民饮食一般没什么禁忌和限制,讲究实惠 。
苗族女装极为绚丽多样,用料、颜色、绣花、款式千姿百态 , 多达130余种 。他们能歌善舞,芦笙舞流传于苗家地区 , 苗歌通俗易懂,常讲述苗族的历史 。苗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有使用西部方言的、有信仰基督教的 。
苗族地区大约在东汉末年(公元三世纪)正处于原始社会时期,从魏晋到隋唐,和汉族接触后,已开始阶级分化,并向封建制度过渡 。宋元时期,大部分苗族地区已形成封建领土经济,从明朝起开始向封建地主经济过渡,大约在清朝乾嘉年间,才基本消灭了领主制 。解放后 , 同其他民族联合建立了自治州、县 。
苗族人民相传蚩尤是自己的祖先,远古就在黄河边生息 。
据研究,屈原为苗族人,现代多产作家沈从文也是苗族人 。
湘西苗族妇女缠的头帕最长达3丈余 , 包裹方式如圆桶形、人字形、粽子形、层台形等 。
苗族的服装特点有哪些【苗族的民族特色,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作文】苗族的特点:
1:中国苗族世居地分布于湘鄂黔渝交界的武陵山区及其毗邻的黔东南的苗岭、月亮山 , 黔南的大、小麻山 , 广西的大苗山,滇黔川渝乌蒙山等 。
2:苗族有两种姓氏,一种是苗姓,一种是汉姓 。苗姓是苗族原本固有的 , 是用于区分各宗族的标志,主要在苗族群体内部之间使用 。由于苗族的古文字已失传 , 在入户籍时,汉字无法表达苗姓,于是苗族又使用了汉姓,便于对外使用 。
3:苗族的宗教一个特点是具有大量繁杂的宗教仪式、神秘主义、密仪、密轨、传说、太阳历法、咒语、草药,可以说人类早期曾经有过的各种神秘宗教仪式,在苗族的传统风俗里基本占全了 。而在苗族自身的文化里,这些宗教仪轨只是为敬祖、驱鬼、拜天、婚嫁等淳朴的生活目的服务 。
4:苗族风俗另外一个特点是女性的装扮极其复杂靓丽,首饰繁多,苗族妇女刺绣可与苏绣齐名 。
苗族的民族特色,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作文

文章插图
拓展资料: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970,000人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 。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 。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 。1956年后 , 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 。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
苗族习俗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 , 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 , 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词条 苗族:
苗族和侗族的民族风情苗族的民族风情:
1.服饰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 , 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 , 婀娜动 。
2.音乐
苗族音乐可包括声乐和器乐两种,苗族声乐一般都是真人声歌唱 , 不用器乐伴奏。
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 , 曲调各不相同 , 苗族的乐器通常有芦笙、唢呐、箫笛、胡琴、月琴等 。
3.歌舞
在苗族,青年男女的自娱性集体歌舞多被称为“踩堂”,但由于“踩堂”舞蹈离不开芦笙的伴奏,所以如今“踩堂”这一传统名称已基本被人们改称为“芦笙舞”了,男吹芦笙,女作舞,是苗、侗民族的传统习俗 。
4.饮食
苗族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 , 主食为大米 , 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麦、燕麦等为主食 。
5.节日
龙船节,这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两岸 , 和注入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两岸 , 黔东苗语称为“哈仰勇”,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 , 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居住在河两岸的苗族群众轮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 。
苗族的龙船节,虽是以赛龙船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娱乐和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中老年人探亲访友、交谈年景和生产经验的节日 。
苗族的民族特色,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作文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苗族的禁忌:
1.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 。
2.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 。
3.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 。
4.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 。
5.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 。
6.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
参考资料: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