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优酷被阿里收购后,它的很多技术转化成了视频产品,通过阿里云,出现在了很多网站上,让其他网站过得更好 。
腾讯抢占支付入口,流量变现
腾讯投资的本质,“赋能”反而可能像是拿来做幌子,流量变现和抢占支付入口才是关键 。
腾讯基于这种投资策略,可以看出三个特点:
第一,全面撒网 。利用手上掌握的像黑洞一样的流量优势,把距离钱远的社交流量,流量导入离钱近的领域,进行商业化变现,换取各种创业公司的股权,进行收割;
第二,“故意截胡” 。腾讯在互联网领域的很多投资,完全是出于围堵对手的目的,培植“雇佣兵”去挑起互联网行业内战,并非为了繁荣社会经济和商业生态 。
比如,滴滴和美团 。滴滴打车搞外卖,美团外卖搞打车 。或者是京东和拼多多,腾讯对每家实体零售企业都是5%左右的占股比例 。对此,行业分析人士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很像一个人把饭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戳了一筷子 。虽然他自己根本不想全部吃完,但他却很想让饭桌的其他人,一口都吃不着 。”
第三,利己主义 。腾讯的投资看起来是利他的,实际上是利己的 。总就是为了花小钱(5%左右占股)占大便宜 。以股东身份,导入腾讯社交流量变现,以及抢占各个实体零售交易的支付场景和入口 。
综合比较下来,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可以印证以上观点,腾讯体系内排队上市的,都是腾讯投资的公司;而阿里经济体内,排队上市的,反而都是生态伙伴 。
出手时机:腾讯倾向早期的风险投资VS阿里倾向后期的实业投资
按照阿里、腾讯两家互联网巨头以往的投资标的组合来看,两家公司投资的出手阶段或轮次,经过初步统计,有着如下特点:
2016年,腾讯共投资75个项目,阿里共投资37个项目 。2017年,腾讯共投资113个项目,阿里共投资45个项目 。
从统计分析来看,腾讯比较注重项目的早期或前期的投资 。从资产变现方式和业务一般性的介入来看,腾讯反而更像是中国目前最大的PE机构,风险投资或投机的倾向较重 。
阿里比较倾向对项目的中后期和上市公司的投资入股,带有明显的实业投资色彩,对公司股权的控制和业务极度深入的融合,阿里更像是一个联邦式的联盟组合 。
不过,总的来说,阿里和腾讯无论在哪个赛道的投资,都为中国商业生态的进化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为每一个行业引入互联网技术迭代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
- 腾讯宣布引进VALORANT 腾讯宣布WebQQ
- 开一个阿里巴巴店铺流程 开一个阿里巴巴店铺
- 东革阿里原片怎么吃及吃多久有效
- 医护人员免费领取腾讯会员活动地址
- 阿里妈妈登录不上怎么回事
- 云客服是什么怎么报名「阿里云客服」
- 阿里国际站商家有责纠纷率指标统计口径公告
- 阿里国际站商家有责纠纷率指标统计口径公布
- 阿里88会员节什么时候开始
- 阿里万象客服电话 阿里万象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