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知晓率一、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级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
医疗不良事件等级划分: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
Ⅰ级事件(警训事件)—非预期的死亡 , 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危害 , 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
Ⅳ级事件(临界错误事件)—由于及时发现 , 错误在对患者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患者最终没有得到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 。
二、医疗不良事件所属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划分为7类:
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
4、辅助检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手术方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病人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
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不良事件的分级和分类标准不良事件分为四级 , 分别是:
Ⅰ级(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
Ⅱ级(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
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发生了错误事实,未造成损害,或有轻微后果,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
Ⅳ级(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 , 未形成事实 。
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 , 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 , 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

文章插图
不良事件的分类:
1类 , 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疗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 。
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 。
3类 , 医患沟通事件:包括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等 。
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 。
5类 , 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 。
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 。
几级不良事件需要做根因分析一般情况下,若发生不良事件,应由该环节负责人牵头部门负责开展更进一步的因果分析,具体牵头部门可能因不良事件级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
一级不良事件:一般来说 , 一级不良事件需要由该环节负责人牵头部门负责更进一步的因果分析,例如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部门,运营管理部门等 。
二级不良事件:二级不良事件一般需要由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部门牵头更进一步的因果分析,并可能需要护理部门、医务部门、医院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参与 。
三级不良事件:三级不良事件一般需要由医院管理部门牵头更进一步的因果分析,并可能需要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门、医务部门等相关部门参与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几级几类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类型有哪些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类型如下:
(1)医疗事件 。医疗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
(2)药品事件 。管理及调剂药品时出现的不良事件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等事件;
(3)护理事件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事件;
(4)医学技术检查事件 。在辅助检查过程当中因操作失误或仪器故障等发生的事件;
(5)输血事件 。在输血过程中因操作或记录及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等事件;
(6)医院感染事件 。在院内发生的严重感染等事件;
(7)医疗器械事件 。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工作人员带来的损害等事件;
(8)安全管理与意外伤害事件 。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其他不良事件 。
2、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五条
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 , 防止损害扩大 。
第十七条
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
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
二、发生医疗事故怎么处理
发生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
1、报告;
2、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扩大;
3、保管各种资料 , 封存现场实物;
4、调查;
5、做出结论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几级,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知晓率】
- 我国首个国家安全教育日是什么时候,国家安全日是几月几日举报电话
- 医疗废弃物分类为哪些,医疗垃圾分类哪五大类用什么颜色
- 手机怎么取消安全模式,华为手机如何取消安全模式
- 冬季防寒防冻安全知识,冬季防冻小常识简短
- 辅助安全用具包括哪些,什么叫基本安全用具和辅助安全用具的区别
- 安全气垫5米几楼不能跳,从20楼跳到救生气垫
- 淘宝怎么补流量才安全?补单多久增加自然流量?
- 0千伏高压线安全距离,800千伏高压线安全距离是多少
- 汽贸买车风险大,在汽贸买车安全
- 展晴的寓意 展晴医疗器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