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打工人怎么火起来的,打工人梗为什么会爆火

打工人梗为什么会爆火打工人成为流行梗的原因是因为引发了广大上班族的共鸣 。
和此前社畜、内卷等词汇被一代又一代网上冲浪学者应用的原因一样,都是戳中了时代情绪,引发了共鸣,大众对于竞争越来越剧烈,社会变迁越来越稳定的环境的无奈 。这也是诸如佛系、丧情绪在互联网大为流行的原因 。
除了打工人对环境和情绪的精准指代,让它流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互联网构建了一个人人都能表达的环境 。我们经常会忽略的一个事实是绝大部分人都有表达的基本意愿,而打工人这种流行梗正是人们在互联网时代的最佳表达工具之一 , 普及度高且描述精准 。

早安打工人怎么火起来的,打工人梗为什么会爆火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打工人“网络热语例句
1、不是工作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工作!我打工!我快乐!早安!打工人!
2、不拼爹,不拼娘,不拼工作,不拼钱,我们打工人只拼命!早安!打工人!
3、世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 , 一种是太阳,一种是打工人努力的模样!早安!打工人!
4、老板对你说,加油小伙子 , 你好好努力 , 明年给你娶个漂亮的嫂子 。早安!打工人!
早安打工人出自哪里的早安打工人出自网络流行语,打工人即上班族或者社畜们的自称,后来经过传播更加广为人知,逐渐传播开来,成了社畜们的本土特色代名词 。而一些常见的打工人表情包配文都是一句“早安打工人” , 所以“早安打工人”逐渐成了打工人们心照不宣的一句寒暄语,作用类似于“吃了吗”,以互相勉励、嘲讽和自嘲 。这句略带亢奋的话,透露出的似乎是昂扬向上的情绪 , 但互联网梗从来都不会这么简单 , 一句话、一个词汇所包含的常常是多种含义以及情绪 。
早安打工人又被生活叫醒了图片最近,“早安打工人”的段子火遍了全网并引起了众多人们的热议 , 许多段子层出不穷 。最著名的实属:过安检时检测仪一直响 , 安检的姐姐让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掏出来检查过了还是一直响,她问我干什么的,我说我是打工人!她说好家伙,难怪检测出了钢铁般的意志!“打工人”的这一个称呼让我们喜爱不已,并且成为了我们自嘲的一种手段,在这个秋意浓浓的十月末,“打工人”一词火遍了全网 。
早安打工人怎么火起来的,打工人梗为什么会爆火

文章插图
随着“打工人”这个梗的日益发展,打工人成为了现在很多上班族与学生族的自称,甚至成了自己自嘲的工具 。这段时间以来,打工语录不断被网友改编 , 打工人语录被不断的传阅与发布,人们把当“打工人”看作是自己的荣誉与资本 。
早安打工人怎么火起来的,打工人梗为什么会爆火

文章插图
而近日,我们发现,竟有公司将这个“打工人”的商标给注册了!究竟是什么人如此大胆呢?经过我们调查之后,我们从中了解到,企查查App 显示,在2020 年的 10 月 20 日这个著名的“早安打工人”的商标就被注册了,并且在App上显示,商标的国际分类为第 25 类服装鞋帽,并且申请人为广州执品贸易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成立于 2017 年 11 月,现在“早安打工人”的这个商标目前在注册申请状态,是否能够申请成功还尚不可知 , 目前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0 万元人民币,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商品批发贸易、文具制造等多种方面 。
早安打工人怎么火起来的,打工人梗为什么会爆火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现在做产品最重要的就是要吸引大众的眼球,并且要紧跟时事热点,从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卖的更好 , 从而推动自身的销量 , 扩大客源 。
最近的“打工人”是什么梗最近互联网上有这样一个小变化:人们互相问早 , 不再简单说个“早安”,而是气势磅礴地敲出一句“早安,打工人” 。
“打工人”是个新梗 。无论你是不是所谓的“打工人”,那最近应当看到过不少围绕“打工人”这个词展开的段子 。
有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这样:
这些有关打工人的笑话多半如此:六分调笑,三分自嘲 , 再加上一分荒谬 。
继“保安日记““社畜”之后,“打工人”又成了各界劳动者们的Slogan 。
2
不知何时起,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打工人宣言”,开始在朋友圈里流传 。
与之类似的 , 属于劳动者的网络热词爆梗我们都见过不少:例如从日本传来的“社畜”,朴实有力的上班代名词——“搬砖”……这些词精准有力,火得有理有据 。
“打工人”也同样是个好词 。
“打工”一词最早出现于香港,是指“受雇于人”,为“从事受薪工作”的口语表达,词义中性,不褒不贬 。
直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这词又传到了南方,在以广东省为首的地区开始流行 。随着南下打工热潮把全国各地的劳动者送往异乡 , “打工”这个说法便全国性地通用了起来 。
但它的词义也随之改变——也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那个意思:一种临时性的,会被任意解雇,可替代的劳动 。
那时也随之诞生了许多新词:打工仔,打工妹,打工皇帝……
而进展到现在,人们用了一个单字“人”来点缀它,合成了一个热词:打工人 。
相较其他,打工人三个字,不分性别、地域、年龄,是一种笼统的群体代名词,它显得有力,自豪 , 且有一种使命感 。
很多人这样形容打工人是个怎样的存在:他们早起贪黑,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辛苦的工作 。平凡中透露着追求 , 在屈辱里努力表现出倔强 。
这也是打工人系列梗的核心:劳动者们苦中作乐 , 认清现实 。
打工人的梗,大多积极向上,透露出带着一股“土味”的励志感 。
人们天马行空地描述自己的不易 。
时刻劝慰同仁认清自己 。
一句“早安打工人”,似乎能激发出人心底的一切动力 。
围绕着“打工人”的梗 , 自嘲是主旋律之一 。
其次则是“奥利给”式的鼓励 。
在这样一个由段子构建出的打工人宇宙中,人人都是苦命打工人:付出多,薪水低 , 啃不动老板的饼 , 起不了早上的床 。
心中有万般苦 , 却不得不为一斗米折腰 。
但虽然基调是悲怆的,但打工人的衍生表情或段子,大多还是透着那么一丝向上 。
人人都不爱打工 , 但人人都是打工人 。
而最火的那句“早安打工人”里,怀着的也还是对新一天的期望 。
2
打工人梗里有句话特别有意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怨为打工人 。
它和你看到的这些梗一样,同样在说明一个现象:人们不再耻于将自己成为打工者 。
时间再往回倒十个年头,情况可不是这样 。那时人们对“工人”“打工仔”一系列略显朴实的称号避之若浼,选择叫自己为“奋斗者”“某企业的员工”,或是白领、蓝领 。
人们都想让自己显得体面点 , 有前途点 。心里不只有诗和大海,还有远大前程和成为CEO的机会 。
但随着这几年,年轻人认清了现实,对自我称呼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 。
最早是“搬砖”一词,从百度贴吧开始传了起来 。这词本来是指一些环境差 , 薪水低的体力劳动 。而沿用到现在,人们直接用它代替了“上班” 。
然后是“社畜” 。它源于日语中的“公司”(会社)和“牲畜”(家畜)两词,合起来的意思为“公司的牲畜”,指的是一些为公司放弃自我生活的劳动者 , 多用于日本员工的自嘲 。
“社畜”远渡到中国,毫无水土不服,也从此开始成了广工劳动者的自称 。
现代人说自己出发去公司,早就不说:“我要去拼事业了” 。
而是正义凛然地讲:“本社畜去搬砖了” 。
“打工人”正如上文所说,也是同一个路数 。这个词恐怕也会被劳动者们当成自称,沿用许久 。
类似于此的,自我矮化式的身份解读还有不少 , 也都在说明同一个迹象:大部分人,都开始明白自己就是个打工的“打工人” 。
这是自虐式的躺平自嘲 。
而之所以能愿意这么自嘲,既是出于认知到事实后的释然 , 也是出于“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 。
人们逐渐意识到,大部分人都同为打工人 。出一份力,吃一份饭 。分不出高低贵贱 , 也没有任何不同 。
用一句话形容打工人 , 那可能是:认清现实,放弃幻想 , 但不停止前进 。
3
“打工人”梗的火,在某种程度上,也能称得上是一种轮回 。
同样在1980年代 , “打工”这个词开始兴起的时候,“打工文学”也随之诞生 。
简单来说 , “打工文学”就是一种由打工者书写,写打工者或为打工者而写的文学作品 , 其本质为描述打工者的生存经验 。
深圳作为打工者们趋之若鹜的目的地,孕育了这种文学的诞生:一位来到深圳的打工者发表了以打工为主题的短篇小说,让全国各地的打工者开始提起笔 , 书写自己的文学作品 。
诗歌是其中较为受欢迎的一种打工文学的载体 。
翻开一本诗集,打工诗人们的作品特征分明:他们大多一半写乡愁,一半写苦痛 。
一位名为柳冬妩的著名打工诗人这样评价:流散感、放逐感和认同危机、身份焦虑,几乎是所有背井离乡的打工者的共有情结,也是“打工文学”的一个重要母题 。
【早安打工人怎么火起来的,打工人梗为什么会爆火】虽然近年以来,打工文学逐渐没落,但仍然在延续 。于2014年自杀身亡的打工诗人许立志 , 就曾以自己的诗歌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
他写过“在路灯下,扛着落日回家”:
也写过“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而如今的“打工人”段子,或许也可以看成是“打工文学”一次浅薄地回归 。
现代“打工人”吃的苦痛 , 或许和当年的打工者无法比拟,但对如今的人们来说,走进充满未知的钢铁森林,也同样可以称为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背井离乡 。
而打工人段子所含有的价值 , 或许也仍然不配被称之为“打工文学”:它们是被中文互联网特化的现代诗歌,更浅薄,更大众,更戏谑 。但仍然有些许兴观群怨的功能 。
而身为打工人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或许也写不出“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
但没关系,至少每天清晨,可以发上一句:
早安,打工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