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

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视频一、效率不同
1、雕版印刷: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 , 但是制版很慢,而且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
2、活字印刷:只印二三本,活字印刷并不比雕版印刷快,如果印成百上千份 , 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 。
二、用法不同
1、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 , 字就成了反体 , 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
2、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动的木刻字、金属或胶泥字块,用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 , 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 , 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

什么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

文章插图
三、制作方法和保存不同
1、雕版印刷:雕版印刷刻版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 , 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 。
2、活字印刷:活字印刷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 。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 , 可以随制随用 。
雕版印刷与刻书区别印刷方式不一样 。
1、雕版印刷:是把要印刷的文字、图案等形象印在凹版上,然后将油墨均匀地填充在版面上,再把印刷纸放在版面上,通过压力把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完成印刷 。
2、刻书匠:是将要印刷的文字、图案等形象直接刻在版面上,并用特殊工具把刻出来的形象增强,最后用油墨染色 , 完成印刷 。
雕版印刷简介2006年5月20日 , 该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名录
。2007年6月5日 , 经国家文化部确定,
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二零零九年九月三十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作出决议,由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 、代表中国申报的雕版印刷技艺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制作过程
雕刻反文—上墨—印刷
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印刷 。例如像中文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 。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例如图画和图表的绘制 。不过 , 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损坏了需要不断更换,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 。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 。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 , 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 。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 , 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诞生了 。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 , 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 。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 , 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拖允境鲂矢摺⒂∷⒘看蟮挠旁叫?。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印制工艺非常精美 。
的印品,可能开始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与手抄本并存的的时期 。唐穆宗长庆四年 , 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作序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 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 。模勒就是模刻 , 烨卖就是叫卖 。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
1944年,发现于成都 唐墓 , 
宋代(960-1279),已发展到全盛时代 。公元971年成都刻印全部5048卷的《大藏经》 , 雕版13万块 , 花费12年 。至今中国仍保存着大约700本宋代的吊版印刷的古籍 , 清晰精巧的字迹使之被认为是稀有的书中典范 。古代雕版印刷图书,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官刻、坊刻和家刻,传承的特点各不相同 。官刻是由官方从各地征集优秀匠人集中刻印图书 。匠工们来自四面八方,在一起相互交流技艺,对雕版印刷术的提高和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坊刻是由坊主聘请雕版印刷艺人,集中于书坊内刻印图书,其选题与刻印种类都与坊主的学识水平、兴趣爱好有着密切关系,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某个书坊独特的刻印风格或在某个地区形成坊刻的流派 。如民国中期,扬州的陈恒和父子创办了“陈恒和书林”,从事刻版修版校印古籍,他们悉心搜集乡邦文献遗稿,辑刊《扬州丛刊》,被誉为扬州坊刻后起之秀 。清末至民国期间,雕版印刷走向衰微,能够传承与延续下来的一支主要力量便是坊刻 。最后是家刻,他们以家族传承或拜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下来 。清末以后,这种传承方式也走向衰败 。,清代以来这一带雕版艺人众多,以陈开良、陈正春、陈礼环、陈开华、王义龙、刘文浩、陈兴荣等为代表的“杭集扬帮” , 写工、刻工、印工、装订工齐全,世代相承 。陈开良去世后,其子陈正春继为 “扬帮”领头人 。1958年,陈正春受聘于扬州古旧书店 , 并参与筹建 社 。
什么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

文章插图
雕版印刷作品图片1.什么是雕版印刷
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前人的造纸工艺,提高了纸张的质 量,为社会提供了优质、轻便、价廉的书写材料,从此纸张逐渐代替了简帛 ,  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
南北朝是纸写本的繁荣时代,手抄本的盛行使书籍 产量大增 ,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南北朝时,梁元帝在江陵有书籍7万多卷,隋 朝嘉则殿中藏书有37万卷,这是我国古代国家图书馆最高的藏书记录 。
除 了官府藏书外 , 私人藏书也越来越多,比如晋朝郭太有书5 000卷 。当时只 有官府和富人才有能力藏书,一般人要得到一两本书也很不容易,因为那时 的书都是手抄本 , 要抄这么多的书,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
为了满足社会 对书籍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大量复制文字的技术 。当时,社会上已在广泛应用盖印和拓印技术 。
印章有阳文和阴文两种 , 阳文刻的字是凸出来的 , 阴文刻的字是凹进去 的 。如果使用阳文印章,印到纸上就是白地黑字,非常醒目 。
但是印章一般 比较?。〕隼吹淖质暇褂邢?。刻碑时一般用阴文,拓印出来的是黑地白字 , 不够醒目 。
但是,拓碑有 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石碑面积比较大,一次可以拓印许多字 。将两种技术取长补短合二为一,便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
雕版印刷的操作步骤如下:先把木质细腻而坚硬的木材锯成一块块薄 板并打磨光滑 , 把要印的文字用薄纸写成字稿,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 字的笔画,用刀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画突出在板上 。木板刻好以后,就可以开印了 。
印书时,用刷子蘸墨,在刻好的印版上均匀地涂布,接着,把 白纸覆盖在印版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而均匀地涂布,一页 书就印好了 。一页一页印好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成功了 。
雕版印刷的 确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一种书 , 只雕刻一回木版,就可以印很多本书 , 比用 手写不知要快多少倍了 。
2.关于印刷方面的知识
原发布者:pannianqun1223
印刷基础知识导入:广告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许多东西必须很直观的表达出来 , 作为一个设计师也必须了解印刷及流程和整个的印刷质量的等方面的知识 。印前作业是指印刷工艺的前期工作,包括排版拼版、分色扫描等工作 。其工作的要性主要在于对计算机在印前作业中所用到的软件的熟练掌握、熟悉印刷工艺的基本工作流程、良好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等 。目前在国内对于印前作业,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印前作业操作人员基本上不是印刷专业人员;印刷院校出来的学生基本上对印前工作不甚了解 。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如何处理好桌面系统的操作和印刷专业技术的结合 。对于想由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转入到印前作业的设计人员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在接触印前工作之后,要不惜一切地掌控住印刷专业知识,否则便极有可能无法开展工作 。第一节印刷分类及流程一、印刷目前一般分为:1、凸版印刷:树脂版、纸箱版、铅字、雕版印刷,多用于单色书刊、纸具、纸箱、特大海报、广告等;2、平版印刷(胶?。耗壳白钇占暗闹秸拧⒔浩⒆∏靶蛴∷?。3、凹版印刷:印刷层次最好,但制版太贵了 。4、网版印刷(孔版印刷) , 最常见的是丝网印刷;多用于布料、皮料、玩具、玻璃及表面加工局部UV、磨砂、金葱等 。5、其它:烫印、转印、移?。ㄖ饕峭嬗∷ⅰ⑼拱嬗∷ⅲ?nbsp;, 水?。ㄍ拱嬗∷?nbsp;, 很大尺寸的印刷 , 比如:大海报) 。二、印刷流程1、电脑平面制作设计(档案 , 如AI,PDF,CDR等) , 打样确认 。2、出菲林(将图稿
3.什么是雕版印刷工艺
雕版印刷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方式,是将文字、图像雕刻在平整的木板 上,再在版面上刷上油墨 , 然后在其上覆盖纸张,用干净的刷子轻轻地刷过 ,  使印版上的图文清晰地转印到纸上的工艺方法 。
雕版印刷的工艺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雕刻印刷版,一般是把要雕刻 的内容先写在纸上,然后将写好的纸稿反贴于预先准备好的木板表面,由刻 版工依样刻版 。其次,是刷油墨 , 即先将雕刻好的印版固定在一个台面上 ,  用刷子蘸上油墨均匀地涂布在印版的表面,从而完成刷墨的过程 。
最后就 是印刷 , 印版刷好油墨后在印版表面覆盖上一张纸,用干净的刷子轻轻地拍 打整个纸面,揭下纸张之后便完成了一次印刷 。印书的印版主要是使用纹理细密、质地均匀、加工容易的木材,主要有 梨木、枣木、梓木、楠木、黄杨木、银杏木等 。
一般北方多选用梨木、枣木等,南方则多选用梓木、黄杨木等 。枣木、黄杨木等质地较硬 , 多用于雕刻较精 细的书籍和图版;而梨木、梓木等质地较软,多用于最常见书籍和图版的 雕刻 。
在印版的雕刻中,主要使用的工具有刻刀、不同规格的铲刀和凿子 。刻 刀形状、大小不一,用于雕刻不同大小的文字和文字的不同部位;铲刀和凿 子主要用于文字空白部分的雕刻 。
此外还需要锯、刨子等普通木工工具和 一些附属工具如尺、规矩、拉线、木槌等 。雕刻印版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写版、上样、刻版、校对、补修等几步,在 校正无误后,方可用于印刷 。
早期的雕版印刷工艺十分简陋,一般只是单页小型的印刷品,如一首 诗、一幅图画等,后来随着雕版印刷工艺水平的提高,才出现了印刷大篇幅 图文的印刷品 。印刷品的版式,也是随着印刷工艺的提高而不断改进的,版 式种类也愈加丰富多彩 。
初期的印刷品是单页的形式 , 版式也不固定,这时 的版式主要是上图下文,版面呈矩形,符合1 : 0 。618的黄金分割比例 。
后来 出现的印刷品虽然是整部书或整卷佛经,但仍采用写本的卷轴装帧形式,除 高度统一外,在宽度方面比较随意,一般以单张纸的宽度为准 。到了唐代后 期由于出现了旋风装、经折装和册页装等书籍装帧形式,版面的形式也就因 此而得到了统一 。
“木刻水印”也称短版印刷,出现于明末清初,是传统雕版印刷技术的一 次创新 。所谓“短版”就是把一幅画的画面分成若干块大小不等、各自为画 面的版面 , 分别制成不同颜色的雕版,逐块拼印在一张宣纸的不同部位,即 成为整幅图画 。
一幅画多的时候有几十块甚至上百块版 。这些版颜色不 一 , 花纹各异,印痕细如发丝,高低层次分明,印制出来的水印画触摸起来有 凹凸感 , 令人叹为观止 。
其印刷难度之高同样令人惊叹 。雕版印刷今天使用得已经非常少了,但是“木刻水印”现在还有应用 , 主 要用在复制国画等艺术品上,具有几可乱真的效果 。
4.雕版印刷术有何意义
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 , 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文化工艺;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开了技术上的先河 , 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最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它的实施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 。换句话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即造纸术和印刷术与它直接相关,这在中国其他传统工艺中是罕见的 。
雕版印刷术则是唯一一个没有区域限制影响遍布全国的文化形态 , 它的影响甚至传及海外 。作为一种民族遗产,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
雕版印刷作品多用于印刷佛像、经咒、以及历书等 。
【什么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