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枇杷的诗词和典故有哪些杨梅空有树团团,却是枇杷解满盘 。
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 。
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 。
清晓呼僮乘露摘,任教半熟杂甘酸 。
---陆游
诗经中描写枇杷的诗句1.关于枇杷的诗句 《初夏游张园》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
东园载酒西园醉 , 摘尽枇杷一树金 。
《山枇杷》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 。往年乘传过青山,
正值山花好时节 。压枝凝艳已全开 , 映叶香苞才半裂 。
紧搏红袖欲支颐,慢解绛囊初破结 。金线丛飘繁蕊乱 ,
珊瑚朵重纤茎折 。因风旋落裙片飞,带日斜看目精热 。
亚水依岩半倾侧 , 笼云隐雾多愁绝 。绿珠语尽身欲投,
汉武眼穿神渐灭 。秾姿秀色人皆爱,怨媚羞容我偏别 。
说向闲人人不听 , 曾向乐天时一说 。昨来谷口先相问,
及到山前已消歇 。左降通州十日迟 , 又与幽花一年别 。
山枇杷,尔托深山何太拙 。天高万里看不精,
帝在九重声不彻 。园中杏树良人醉,陌上柳枝年少折 。
因尔幽芳喻昔贤,磻溪冷坐权门咽 。
《两木》
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 。
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 。
春风拆勾萌,朴樕如榛菅 。
一株独成长,苍然齐屋山 。
去年小试花,珑珑犯冰寒 。
化成黄金弹 , 同登桃李盘 。
大钧播群物,斡旋不作难 。
树老人何堪,挽镜觅朱颜 。
颔髭尔许长,大笑欹巾冠 。
《依韵和行之枇杷》
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 。
嘉名已著上林赋,却恨红梅未有诗 。
《杂咏园中果子》
不酸金橘种初成,无核枇杷接亦生 。
珍产已从幽圃得,浊醪仍就小槽倾 。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 。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 。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
《隐静遗枇杷》
五月枇杷实,青青味尚酸 。
猕猴定撩乱,欲待热应难 。
2.描写枇杷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枇杷的诗句如下:
1 天平山中
明代: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 , 南风树树熟枇杷 。
2 初夏游张园
宋代:戴复古
东园载酒西园醉 , 摘尽枇杷一树金 。
3 田舍
唐代:杜甫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
4 寄蜀中薛涛校书
唐代: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
5 山枇杷
唐代: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
6 山枇杷
唐代:元稹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 。
7 题枇杷树
唐代:羊士谔
珍树寒始花 , 氛氲九秋月 。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 。
8 卫明府寄枇杷叶以诗答
唐代:司空曙
倾筐呈绿叶,重叠色何鲜 。讵是秋风里,犹如晓露前 。
9 摊破浣溪沙
唐代:毛文锡
春水轻波浸绿苔,枇杷洲上紫檀开 。晴日眠沙鸂鶒稳 。
10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唐代:岑参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
3.关于“枇杷”的诗句有哪些
1、唐·白居易《山枇杷》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艳,琼枝日出晒红纱 。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 , 无因移得到人家 。
2、唐·白居易《山枇杷花二首》
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 。春尽忆家归未得,低红如解替君愁 。
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 。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
3、唐·司空曙《卫明府寄枇杷叶以诗答》
倾筐呈绿叶 , 重叠色何鲜 。讵是秋风里,犹如晓露前 。
仙方当见重,消疾本应便 。全胜甘蕉赠,空投谢氏篇 。
4、唐·羊士谔《题枇杷树》
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 。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 。
袅袅碧海风,蒙蒙绿枝雪 。急景自馀妍,春禽幸流悦 。
5、唐·杜甫《田舍》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
4.与枇杷有关的诗句
1、天平山中
明代: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 , 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 , 一路莺啼送到家 。
译文: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 , 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 。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
2、初夏游张园
宋代: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译文:小鸭在池塘中或浅或深的水里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晴半阴 。在这宜人的天气里,邀约一些朋友,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 。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 。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
3、寄蜀中薛涛校书
唐代: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
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
译文:在万里桥畔住着一位很有才华的歌妓 , 枇杷花环绕着她的住宅,在那枇杷花丛中,她闭门深居 。像她那样有才华的女子,在今天已经很少了,即使那些能完全领略文学高妙意境的人,总也有点不如她 。
4、满江红·山居即事
宋代: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 。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
春雨满,秧新谷 。闲日永,眠黄犊 。看云连麦垄 , 雪堆蚕簇 , 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
译文: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 。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 , 也故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 。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关味 。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 , 供我观赏,它不停地倾泻着 , 日日足有三千斛 。
春天,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进入农闲的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 。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 。
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如粟坏带不满足 那什么时候井满足够 。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 , 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 。
5、怨郎诗
两汉:卓文君
一朝别后 , 二地相悬 。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 , 你为女来我做男 。
译文:自从我们分别,两个人的心思差别可真大啊 。当时只说三四个月后就相见,谁能想到如今已五六年 。没有心情弹七弦古琴 , 也不想去寄书信 。精致的连环玉断裂了 , 我在长亭里等你等得望眼欲穿 。即使我有一百个心思在想你,有一千个挂念系在你身上,也只是无可奈何地责怪你 。
内心有万语千言说都说不完 , 可你不在身边我百无聊赖,徒劳地倚遍栏杆 。在重阳节登高时看到孤零的大雁 , 在中秋时月亮圆满我们却没有团圆 。七月半的时候我持烛烧香问苍天,六月的三伏天那么热,人们都在摇扇子,可我的心却是寒冷的 。
五月石榴花开红似火,偏偏遇上一阵阵的冷雨浇打花朵 。四月的枇杷还没有成熟,我就在对着镜子心烦意乱了 。春光奔走忙,三月的桃花凋落随水流婉转 。二月的风筝断了线,飘零无依真可怜 。唉,我的郎君啊,多想下一世你做妾来我为郎 。
5.关于枇杷的诗词和典故 (急
写枇杷的诗,精彩的似乎不多 。
苏东坡“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他说“枇杷是也” 。后来有些书里也跟着说“枇杷,一名卢橘 。”我想,这多半是苏学士“想当然耳” 。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说“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 。几样东西是并列陈述的 。可见卢橘是卢橘,枇杷是枇杷 , 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李时珍说:“注《文选》者 , 以枇杷为卢橘,误矣 。”是很对的 。
杨万里写枇杷诗道:“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 。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 。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 。长卿今在否 , 莫遣作园官 。”前面六句,对枇杷的性状还算描述准确,但没有诗味 。虽然孔夫子说过,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诗歌毕竟不是植物教科书 。郭沫若写《百花齐放》 , 就是一个失败的著例 。杨万里的这首枇杷诗倒像开了郭氏这类诗的先河 。至于最后两句,更不知他说些什么 。司马相如虽然在《上林赋》中写到了枇杷 , 但他并没有表现出馋涎欲滴的模样,也没有如孙猴子有偷蟠桃的记录,做不做园官有什么打紧?
还有一首有关枇杷的打油诗,道是有人送枇杷与人,附函说:送上琵琶两筐云云 。收礼的人于是作诗道:“枇杷不是这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诗虽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家送来的枇杷,一面作诗嘲讽,也让人觉得不是滋味 。中国字那么多,要不写错几个字 , 也难 。如果写错两个字就要作首诗,这样的诗是可以无穷无尽的 。记得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吧,刘半农是北大招考的阅卷官,因为考生写了几个错别字,便大发诗兴,做了好几首阅卷杂诗,把考生大大地讥讽了一顿 。其中一首因学生把“留学”写成了“流学”,刘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弥天罪 , 罚往西洋把学流 。应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尽一锅油 。”鲁迅很不以为然,写下了《“感旧”以后(下)》这篇文章,认为可笑的不是那些刚刚毕业的中学生,而是以此作为笑柄滥加讥讽的大教授 。送枇杷的大概不是中学生,识字不多或许因为没钱读书,或许另有其他的原因 。倒是那些自以为官高权重,本事比天大,到处题辞而又到处出丑、别字连篇的人,脸皮比城墙还厚,不妨刺他几句,但这样的人倒是很少有人去讥讽的 。
6.关于枇杷的古诗
1、摘尽枇杷一树金 宋 戴敏 《初夏游张园》2、南风树树熟枇杷 明 杨基 《天平山中》3、况对东溪野枇杷 唐 白居易 《山枇杷》4、满寺枇杷冬著花 唐 岑参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5、枇杷门向楚天秋 唐 韩翃 《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6、笑杨梅、不数枇杷 宋 王以宁 《满庭芳·山耸方壶》7、枇杷熟 宋 辛弃疾 《满江红 山居即事》8、梦破枇杷香满袂 宋 魏了翁 《江城子·梦随瘦马渡晨烟》9、夏首荐枇杷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10、山枇杷 唐 元稹 《山枇杷》11、山枇杷 唐 元稹 《山枇杷》12、枇杷洲上紫檀开 唐 毛文锡 《摊破浣溪沙·春水轻波浸绿苔》13、枇杷映黄 元 韩奕 《四字令·茶蘼送香》14、枇杷已熟粲金珠 宋 苏轼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15、橙橘枇杷 魏晋 曹植 《乐府》16、却是枇杷解满盘 宋 陆游 《山园屡种杨梅皆不成枇杷一株独结实可爱戏作》17、无核枇杷接亦生 宋 陆游 《杂咏园中果子》18、枇杷橘栗桃李梅 汉 刘彻 《柏梁诗》19、飞傍枇杷索荔枝 元 杨维桢 《冶春口号七首》20、枇杷子熟烟冥冥 宋 艾性夫 《留客》21、剩枇杷一树 清 朱彝尊 《梦芙蓉·日长深院里》22、乡果足枇杷 宋 陈襄 《舟次巴峡》23、摘尽枇杷一树金 宋 戴复古 《初夏游张园》24、枇杷压枝杏子肥半青半黄朝出卖 宋 范成大 《夔州竹枝歌九首》25、枇杷昔所嗜 宋 范成大 《两木》26、枇杷两高树 宋 韩维 《同曼叔游高阳山》27、隔垅枇杷得擅香 宋 洪咨夔 《寻梅》28、应是枇杷并桧柏 宋 华岳 《三友亭》29、五月枇杷黄似橘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行之枇杷》30、五月枇杷实 宋 梅尧臣 《隐静遗枇杷》31、枇杷甘橘荐清◇ 宋 欧阳修 《乐哉襄阳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32、细雨枇杷熟 宋 舒岳祥 《四月二十四日雨中分酒饷山友》33、暗窗秀枇杷 宋 苏籀 《大坞山寺》34、枇杷作客儿 宋 田从易 《寄荔枝与盛参政》35、枇杷盛满箱 宋 项安世 《二十八日行香即事》36、枇杷着子红榴绽 宋 张耒 《四月二十日书二首》37、枇杷隔岁花 宋 赵蕃 《冬日杂兴》38、枇杷雪洗青 元 成廷珪 《夜过吴江圣寿寺宿复中行方丈》39、枇杷黄尽客窗枝 明 施敬 《寄伯瞻》40、枇杷明日进留都 明 吴鼎芳 《竹枝词四首》 。
7.关于枇杷的古诗
1、摘尽枇杷一树金宋戴敏 《初夏游张园》2、南风树树熟枇杷明杨基 《天平山中》3、况对东溪野枇杷唐白居易 《山枇杷》4、满寺枇杷冬著花唐岑参 《赴嘉州过城固县 , 寻永安超禅师房》5、枇杷门向楚天秋唐韩翃 《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6、笑杨梅、不数枇杷宋王以宁 《满庭芳·山耸方壶》7、枇杷熟宋辛弃疾 《满江红 山居即事》8、梦破枇杷香满袂宋魏了翁 《江城子·梦随瘦马渡晨烟》9、夏首荐枇杷唐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10、山枇杷唐元稹 《山枇杷》11、山枇杷唐元稹 《山枇杷》12、枇杷洲上紫檀开唐毛文锡 《摊破浣溪沙·春水轻波浸绿苔》13、枇杷映黄元韩奕 《四字令·茶蘼送香》14、枇杷已熟粲金珠宋苏轼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15、橙橘枇杷魏晋曹植 《乐府》16、却是枇杷解满盘宋陆游 《山园屡种杨梅皆不成枇杷一株独结实可爱戏作》17、无核枇杷接亦生宋陆游 《杂咏园中果子》18、枇杷橘栗桃李梅汉刘彻 《柏梁诗》19、飞傍枇杷索荔枝元杨维桢 《冶春口号七首》20、枇杷子熟烟冥冥宋艾性夫 《留客》21、剩枇杷一树清朱彝尊 《梦芙蓉·日长深院里》22、乡果足枇杷宋陈襄 《舟次巴峡》23、摘尽枇杷一树金宋戴复古 《初夏游张园》24、枇杷压枝杏子肥半青半黄朝出卖宋范成大 《夔州竹枝歌九首》25、枇杷昔所嗜宋范成大 《两木》26、枇杷两高树宋韩维 《同曼叔游高阳山》27、隔垅枇杷得擅香宋洪咨夔 《寻梅》28、应是枇杷并桧柏宋华岳 《三友亭》29、五月枇杷黄似橘宋梅尧臣 《依韵和行之枇杷》30、五月枇杷实宋梅尧臣 《隐静遗枇杷》31、枇杷甘橘荐清◇宋欧阳修 《乐哉襄阳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32、细雨枇杷熟宋舒岳祥 《四月二十四日雨中分酒饷山友》33、暗窗秀枇杷宋苏籀 《大坞山寺》34、枇杷作客儿宋田从易 《寄荔枝与盛参政》35、枇杷盛满箱宋项安世 《二十八日行香即事》36、枇杷着子红榴绽宋张耒 《四月二十日书二首》37、枇杷隔岁花宋赵蕃 《冬日杂兴》38、枇杷雪洗青元成廷珪 《夜过吴江圣寿寺宿复中行方丈》39、枇杷黄尽客窗枝明施敬 《寄伯瞻》40、枇杷明日进留都明吴鼎芳 《竹枝词四首》 。
8.谁知道关于枇杷的古诗
【山枇杷】
唐·元稹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 。
往年乘传过青山,正值山花好时节 。
压枝凝艳已全开,映叶香苞才半裂 。
紧搏红袖欲支颐 , 慢解绛囊初破结 。
金线丛飘繁蕊乱,珊瑚朵重纤茎折 。
因风旋落裙片飞,带日斜看目精热 。
亚水依岩半倾侧,笼云隐雾多愁绝 。
绿珠语尽身欲投,汉武眼穿神渐灭 。
秾姿秀色人皆爱,怨媚羞容我偏别 。
说向闲人人不听,曾向乐天时一说 。
昨来谷口先相问,及到山前已消歇 。
【枇杷寓意古诗词,关于枇杷的诗词和典故有哪些】左降通州十日迟,又与幽花一年别 。
山枇杷,尔托深山何太拙 。
天高万里看不精 , 帝在九重声不彻 。
园中杏树良人醉 , 陌上柳枝年少折 。
因尔幽芳喻昔贤,磻溪冷坐权门咽 。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唐·岑参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
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 。
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 。
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
【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
唐·韩翃
主人持节拜荆州,走马应从一路游 。
斑竹冈连山雨暗,枇杷门向楚天秋 。
佳期笑把斋中酒,远意闲登城上楼 。
文体此时看又别,吾知小庾甚风流 。
【寄蜀中薛涛校书】
唐·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
扫眉才子于今少 , 管领春风总不如 。
【初夏游张园】
宋·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田舍〗
唐·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
榉柳枝枝弱 , 枇杷树树香 。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
〖七言绝句 初夏游张园〗
千家诗·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琵琶不是此枇杷,只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 。
【山枇杷】
唐·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
火树风来翻绛艳 , 琼枝日出晒红纱 。
回看桃李都无色 , 映得芙蓉不是花 。
争奈结根深石底 , 无因移得到人家 。
【山枇杷花二首】
唐·白居易
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 。
春尽忆家归未得,低红如解替君愁 。
叶如裙色碧绡浅 , 花似芙蓉红粉轻 。
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
【卫明府寄枇杷叶以诗答】
唐·司空曙
倾筐呈绿叶,重叠色何鲜 。
讵是秋风里,犹如晓露前 。
仙方当见重,消疾本应便 。
全胜甘蕉赠,空投谢氏篇 。
【题枇杷树】
唐·羊士谔
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 。
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 。
袅袅碧海风 , 蒙蒙绿枝雪 。
急景自馀妍,春禽幸流悦 。
〖摊破浣溪沙〗
唐·毛文锡
春水轻波浸绿苔 , 枇杷洲上紫檀开 。
晴日眠沙鸂鶒稳,暖相偎 。
罗袜生尘游女过 , 有人逢著弄珠回 。
兰麝飘香初解佩,忘归来 。
〖 〗
唐·柳宗元
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 。
〖咏史诗·赠薛涛〗
唐·胡曾
万里桥边女校书,
枇杷花下闭门居 。
扫眉才子知多少,
管领春风总不如 。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唐·岑参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
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 。
门外不须催五马 , 林中且听演三车 。
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
南风树树熟枇杷全诗南风树树熟枇杷
——咏南风古诗词赏析(上)
王传学
在古诗词中 , 东风、西风、南风、北风 , 是带有季节性的 。这是由于古代中原的地理环境影响了文化意识,由于是季风性气候,所以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风 。可以把诗词里的风对应为:东风——春风 , 南风——夏风,西风——秋风,北风——冬风 。南风往往指的是暖春和夏季的风 , 南风的意象通常是比较温暖、舒适、和煦的 。
南风意象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中,相传为舜帝所作的《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 ,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
南风之时兮 ,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
意思是:南风清凉阵阵吹啊 , 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 。南风适时缓缓吹啊 , 可以丰富万民的财物 。
《南风歌》相传为舜帝所作 。《礼记·乐记》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
全诗四句,但情思复杂 。它借舜帝口吻抒发了先民对“南风”既赞美又祈盼的双重感情 。因为,清凉而适时的南风,对万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样重要,那样不可缺少 。“南风之薰兮 ,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这是就苦夏的日常生活而言 。赤日炎炎,暑气如蒸,百姓怎能无怨?而南风一起,天气转凉,万民必有喜色 。所谓薰风兼细雨,喜至怨忧除 。“南风之时兮 ,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清凉的南风可以解民之愠 , 适时的南风则可以阜民之财,由日常生活转而到收成财物,诗意更进一层 。立夏后是农忙季节,是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所以夏季温暖的南风合乎时令,可以增长老百姓的收成 , 增加财物 。《礼记·乐记》曰:“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 。”可见,“南风”的“阜民之财”比之“解民之愠”更为重要 , 也更为令人祈盼 。因此,前人大都从这方面来阐释诗旨 。司马迁说:“《南风》之诗者 , 生长之音也 。”(《史记·乐书》)王肃也说:“《南风》,育养民之诗也 。”概言之 , 《南风》之歌,即赞颂“南风”煦育万物、播福万民的恩泽之歌 。
南风可以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道:
田家少闲月 , 五月人倍忙 。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当然,此诗的主题是诗人对其 时害民的苛刻赋税提出了尖锐批判,对劳苦百姓所遭受的苦难表示了殷切的怜悯和同情 。进而反省自己,自疚自愧 。全诗反映了劳苦百姓的凄惨境遇,呼出了劳苦百姓的心声 。
诗中“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两句,写出了南风带来的丰收与美好,呈现出一派丰盈现象,大画面是让人高兴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盈现象下农人的悲痛呢?反衬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诗歌的悲剧意味 。
在《诗经·邶风·凯风》里,以南风起兴,赞美母爱: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
凯风自南 , 吹彼棘薪 。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
有子七人 , 莫慰母心 。
诗的意思是:
和风吹自南方来 , 吹拂酸枣小树苗 。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 。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 。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 。
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 。养育儿女七个人,母亲养育多辛劳 。
美丽可爱的黄鸟叫,清脆婉转似歌唱 。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
《凯风》以旁衬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母亲辛劳地养育子女的感人形象 。由于长年操劳,母亲的身躯如同酸枣枝条随风弯曲,腰已弯、背已驼 。而且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 , 却无人尽孝 。这种反常的情况和悲剧的命运,不禁令人对母亲寄予深切同情,而对不孝子女予以谴责和鄙视 。诗的末节以黄莺的啼声婉转动听来比喻、讽刺子女们嘴上说的比唱的好听,然而实际上言行不一或言而无信 , 或互相推诿而造成没有一人对母亲尽孝,导致老母在晚年时孤苦伶仃,无所依靠 。
本篇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篇,作者既运用了诗经中常见的比兴和复叠的手法,使感慨更入人心;也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有子七人亦自惭不能报母恩来衬托母亲的伟大,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样 。
这首诗,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首赞颂母爱的诗 。后人常用“凯风”来指代母爱 。“凯风自南”突出了南风的和煦与温馨 。
元代画家、诗人王冕的《墨萱图》 , 也是用南风意象表现母爱的诗: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
诗的意思是: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 , 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运椎姆钛刻於荚谑柙?,游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抬头看着一片云林 , 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更是惭愧 。
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花,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它的另一称号是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 , 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 , 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写出了母亲对游子的牵挂与担忧 。结句“愧听慧鸟语”,表达了游子对自己不能奉养母亲的羞愧与歉意 。
南风在古诗词中也叫“熏风”,意思是温暖和煦的风,如白居易的《首夏南池独酌》:
春尽杂英歇 , 夏初芳草深 。
熏风自南至 , 吹我池上林 。
绿苹散还合,赪鲤跳复沉 。
新叶有佳色,残莺犹好音 。
依然谢家物 , 池酌对风琴 。
惭无康乐作,秉笔思沉吟 。
境胜才思劣,诗成不称心 。
诗人临池独酌,满眼美景 。南风吹来 , 和煦温馨 。池边芳草丛生,林木茂密 。新叶翠绿 , 黄莺婉转 。池中绿萍时散时合,锦鲤跳跃复沉,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所谓薰风兼细雨,喜至怨忧除,诗中“熏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 表达的就是这种情怀 。
宋代诗人刘攽《新晴》中的南风,颇有情趣:
青苔满地初晴后,
绿树无人昼梦余 。
唯有南风旧相识,
偷开门户又翻书 。
第一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青苔满地” , 这满地之苔是因久雨初晴,写出了幽静的境界 。第二句写午梦醒来之后,虽然只见到“一树碧无情” , 但宁静恬适的心境却是非常好 。经过长时间雨洗之后,树更是绿油油的,多么令人惬意!诗人以雨后的景象开头,这景象的明显特点是周围的地上都长满了青苔 。众所周知,适宜于青苔生长的必须是阴湿的地方 , 所以诗中虽未涉及雨期多长,但也意味着现在是久雨刚晴,自然地扣住了诗题,同时有隐含着一种欣喜之情 。而读者从“满地”一词就可想象得到眼前是一片苍翠的色彩 , 在阳光的映照下就显得颇有生意 。同样 , 绿树也因雨而更加青翠,人也因雨而暂时驻足,少了走动,那么,在这安静的环境中美美地睡一觉,也便合情顺理了,所以前两句虽然只写了周围的环境,但蕴涵着许多因果关系,表现了闲适自如的日常生活片段 。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后两句 。诗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南风”当作老朋友看待,而在这“无人”来访之时,对于“南风”的造访便产生了一种亲切之感 , 因而“南风”也无所顾忌,可以随便翻书,成了诗人的知音,于是,就在“无人”的境况中平添了不少引人遐想的情趣 。
再看明代诗人杨基的《天平山中》所写的南风:
细雨茸茸湿楝花,
南风树树熟枇杷 。
徐行不记山深浅,
一路莺啼送到家 。
天平山是吴中名胜之一 , 林木秀润,奇石纵横,诗人自幼生活在这里 , 山中的一木一石,对他来说 , 都十分熟悉,十分亲切 。此诗剪取了他闲居时的一个生活片段,写得自然典雅,情深意重 。
诗的前两句宛如一幅工笔画,在绵绵细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 。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 。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 , 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初夏所特有的景观 。诗人的着眼点在景 , 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色彩的笔触中 , 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喜悦之情 。
后两句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 。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 , 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 。于是,在前两句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在这两句中便跃然纸上了 。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离开景色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景色写得充满野趣 , 十分热闹 。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 , 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 。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令人感到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令人感到轻快悦耳 , 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 。多角度的描写组成了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
描写枇杷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枇杷的诗句如下:
1 天平山中
明代: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
2 初夏游张园
宋代:戴复古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3 田舍
唐代:杜甫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
4 寄蜀中薛涛校书
唐代: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
5 山枇杷
唐代: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 , 况对东溪野枇杷 。
6 山枇杷
唐代:元稹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 。
7 题枇杷树
唐代:羊士谔
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 。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 。
8 卫明府寄枇杷叶以诗答
唐代:司空曙
倾筐呈绿叶,重叠色何鲜 。讵是秋风里 , 犹如晓露前 。
9 摊破浣溪沙
唐代:毛文锡
春水轻波浸绿苔 , 枇杷洲上紫檀开 。晴日眠沙鸂鶒稳 。
10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唐代:岑参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
- 子墨作为名字的寓意,子墨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 鹤代表什么象征意义,鹤的寓意是什么
- 淼取名有什么寓意,淼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 霖有什么含义是什么 霖攀的寓意
- 年任的寓意 什么是闰年
- 炎炎的寓意 百炎的寓意
- 彤仕的寓意 彤的寓意好吗
- 盎字的含义 漾瞻的寓意
- 银南的寓意 南金北银指的是什么
- 阳光的寓意和象征,阳光的寓意和象征 有关太阳的寓意介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