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现出了快手相( 三 )


对于一家处于上升期的科技公司而言 , 每年十几个点的收入增速并不算高 。 尽管有疫情的拖累 , 但市场竞争格外激烈 , 是商汤营收增长减速的重要原因 。
商汤旗下业务分为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智慧汽车四大板块 。 2021年上半年 , 这四块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是39.2%、47.6%、8.9%及4.3% 。
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是商汤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 合计占比接近9成 。 这两块业务的客户主要是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 , 包含众多具体应用场景 , 部署场合包括工厂、写字楼、公共设施、商业园区等 。
例如 , 商汤曾与上海深圳、西安、郑州等地的地铁系统合作 , 推出智慧出行平台 , 实现“脸码互通”过闸机 , 乘客可选择刷脸或刷二维码进出站 。

商汤现出了快手相

文章图片
图5/6

面向B端和G端AI需求的市场不算小 , 但竞争格外激烈 。 除了旷视、云从等AI公司外 , 商汤还需要面临海康威视、大华等传统巨头的竞争 。
与商汤等新兴AI公司相比 , 海康威视等企业在技术上并无过人之处 , 却胜在深耕市场多年 , 与关键客户建立了稳固关系 , 销售体系更加完备 。 此外 , 这些公司的产品价格更低 , 在竞标公共项目时优势更加明显 。
商汤的经营业绩也部分反映了这种竞争格局 。 招股书显示 , 2018年以来 , 商汤科技的客户集中度不断提升 , 2021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为59.3% 。
此外 , 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相关的生意 , 并不存在爆发式增长 。 财报显示 , 海康威视作为国内视频安防龙头 , 2020年总营收634.3亿元 , 同比仅增长10% , 甚至不及商汤的同期增速 。
也就是说 , 即使商汤脱颖而出 , 赢得了市场主导地位和定价权 , 它也很难依靠这块成熟市场拉动营收快速增长 。
另一方面 , 承接大公司、政府部门的商业订单 , 必然要接受更长的账期 。 这对于现金流并不宽裕的商汤而言 , 也是不小的财务压力 。
招股书显示 , 截至2018、2019和2020年底 , 商汤的贸易应收账款分别为13.3亿元、26.1亿元和37.5亿元;2021年6月底增至39.3亿元 , 近一年半已经显著超过当期营收 。
同时 , 为了防备收不回来款项 , 商汤采取减值拨备 , 报告期末分别为1亿元、2亿元、6.1亿元和7.8亿元 。
应收账款的不断堆积 , 与商汤的业务类型直接相关 。 作为AI算法提供商 , 商汤不仅需要在交付环节花费更多时间 , 验收之后还要在合同周期里负责运维 , 这就进一步拉长了项目回款期限 。 招股书显示 , 商汤政府项目的回款周期约为348天 。
漫长的回款期限 , 显然不利于改善财务业绩 。 但这是由B端和G端项目的特性所决定的 , 长期以来逐渐成为行业惯例 , 商汤很难单方面做出实质改变 。
C
商汤股价大起大落的走势 , 与2021年2月上市的快手颇为类似 。
两家公司同样戴着行业第一股的王冠 , 同样在发售初期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 , 但很快又出现大幅下跌 。
商汤和快手都志在本行业上市第一股 。 这并不难理解 , 因为只有第一名才能获得打破常规认知的高估值 。 但两家公司都不能说是公认的赛道冠军:快手在短视频行业被抖音远远甩开 , 用户量和收入差距都越拉越大 。
商汤宣称自己是亚洲最大AI软件公司 , 但营收规模仅相当于海康威视的1/20 。 此外 , 海康威视去年净利润达到134亿元 , 而商汤仍然亏损 。
从市销率来看 , 商汤2020年的静态市销率已经达到32倍 。 这一数字远超海康威视的6.3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